秋天小说

秋天小说>我在规则怪谈里无视规则 > 第217章 余己身(第1页)

第217章 余己身(第1页)

晨光刺破林间的薄雾。

鸟鸣声从四面八方响起,林中的草木在阳光下舒展。

仿佛昨夜那场与“狐娘子”的凶险搏杀只是一场幻梦。

老陈瘫坐在地,背靠着一棵古树,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汗水浸透了他。。。

天刚蒙蒙亮,林小满就站在了学校旧址的铁门外。

晨雾未散,空气中浮动着潮湿的泥土味,像是从地底渗出的记忆。铁门锈迹斑斑,锁链早已断裂,只靠一根歪斜的木桩勉强支撑着“禁止入内”的牌子。她低头看了看手中的小鱼干,袋子是透明的,金黄色的颗粒在微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她没舍得打开,只是轻轻捏了捏,仿佛这样就能传递某种无声的问候。

苏晓踩着一双帆布鞋从远处跑来,相机挂在脖子上,头发扎成马尾,脸颊被风吹得微红。“我带了三脚架!”她气喘吁吁地说,“还查了气象台,今天下午可能会下雨,但我们来得正好。”

李砚秋随后赶到,手里拎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几支炭笔和几张素描纸。“我想把这里最后的样子画下来。”她说,“不是废墟,而是它本该成为的地方。”

三人相视一笑,没人再多说什么。

她们推开门,铁门发出刺耳的“吱呀”声,像是一声久远的叹息。教学楼伫立在晨光中,外墙爬满了藤蔓,窗户碎裂,门框歪斜,唯有那棵樱花树还在。它比记忆中更苍老了些,树皮皲裂,枝干扭曲,却依旧倔强地抽出新芽,在风中轻轻摇曳。

林小满走到树下,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拨开落叶与杂草。土壤松软,带着腐殖质的气息。她记得那天埋下的玻璃瓶,就在树根偏左三十厘米的位置??那是她们三人用尺子量过的距离,象征着彼此之间的等距与平衡。

她用手挖了几下,指尖触到冰凉的玻璃。

瓶子还在。

表面覆着泥,但完好无损。她将它取出,轻轻擦去污渍,透过瓶身,能看见里面塞满了折叠的纸条,有些已经泛黄,有些字迹模糊,还有几张是崭新的,显然是后来有人悄悄加进去的。

“有人来过。”李砚秋低声说。

“不止一次。”苏晓指着树干上一处刻痕,“你看这个‘S’,是我当初刻的。旁边这个笑脸……不是我们刻的。”

林小满凝视着那道新痕,心头一震。

有人回应了。

在这片被遗忘的角落,真的有人听见了她们的声音。

她拧开瓶盖,取出最上面一张纸条。展开后,是一行稚嫩的笔迹:

**“我昨天梦到一只黑猫,它带我找到了妈妈藏起来的日记。她说她骗了我,说妹妹是病死的,其实是她把她关在阁楼里……我不恨她,但我再也不想假装不知道。”**

纸条末尾没有署名,只有个小小的折纸星星夹在折痕里。

林小满的手微微发抖。

这不是她们组织的成员,也不是报道里的幸存者。这是一个全新的声音,一个未曾参与却因共鸣而觉醒的灵魂。

“这说明……”苏晓声音哽咽,“我们的故事,真的传出去了。”

李砚秋翻开素描本,开始勾勒眼前的画面:三人围在樱花树下,手中捧着纸条,背后是残破的教学楼,而天空中,无数纸飞机正从四面八方飞来,像一场无声的雪。

林小满将小鱼干放在树根旁,轻声说:“墨墨,我来看你了。”

风忽然大了起来,吹动她的衣角,也掀起了地上的几片纸条。其中一张打着旋儿飞起,贴在了她的裤腿上。她捡起来一看,上面写着:

**“我也见过那只猫。它站在礼堂舞台上,对着空椅子讲课。我听不清它讲什么,但我觉得……它在教我们如何记住。”**

她的眼眶一下子热了。

原来墨墨从未真正离开。

它成了某种象征,一种穿越规则与现实的信使,承载着那些无法言说的悲伤与勇气,在城市的缝隙中悄然游走。

“你们有没有想过,”李砚秋突然开口,“也许‘规则怪谈’从来都不是终点?它只是一个提醒??当我们集体选择沉默时,世界就会自己生成一套扭曲的秩序来维持运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