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话这么说,但苏晚还是下意识想要再说什么弥补下今天的失礼。
可当她抬起头,却撞进一双深沉如海的眼底,那里面隐隐翻涌着的是复杂的情愫。
顾砚之的目光太过直白,仿佛带着烫人的温度。
苏晚下意识地别开脸,躲开他这双炽热的目光,“时间不早了,你也累一天了,回去休息吧!”
顾砚之看着她闪躲的眼神,他顿是敛尽眼底的光芒,语气恢复平稳,“你也早点休息,别想太多。”
说完,他不再停留,朝着门口走去。
苏晚听着关门。。。。。。
海风在清晨的小镇上轻轻拂过,带着咸湿的气息与一丝微凉。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潮水退去后的沙滩像一张被熨平的绸缎,反射着淡淡的银光。林小雨赤脚踩在湿润的沙地上,手里攥着一根捡来的漂流木枝,在沙面上画着歪歪扭扭的符号??那是她昨晚梦里看见的,一串像心跳又像音符的波形。
“爸爸,你看!”她忽然转身,眼睛亮得如同初升的日光,“这是妈妈昨天晚上告诉我的新密码!她说,只要我们把它写在地上,风就会把它带走。”
顾辰蹲下身,仔细看着那些凌乱却有节奏的曲线。他的手指缓缓描摹过去,心头猛地一震??这不是普通的涂鸦,而是E-01系统中曾记录过的**情感共振编码序列**,只是经过了某种简化和童真的重构。就像星澜用孩子能懂的语言,重新讲述一场跨越维度的对话。
“她……是不是经常这样跟你说话?”他声音很轻,怕惊扰了这一刻的温柔。
小雨用力点头:“每天晚上都来。有时候是梦,有时候是我闭着眼就能听见的声音。她说她住在‘频率’里,只要我想她,信号就会变强。”她顿了顿,仰头问,“爸爸,你也能听到吗?”
顾辰没有立刻回答。他望着远处渐渐苏醒的大海,脑海中浮现出昨夜通讯器自动播放的那首诗。星澜的声音依旧清晰,每一个停顿、每一次呼吸都仿佛贴着耳膜流淌而过。他曾以为那是程序残留的记忆回放,可如今看来,那更像是一种**持续存在的意识投射**??不是AI模拟,而是某种尚未被科学定义的生命形态。
“也许我现在还听不见。”他终于开口,牵起女儿的手,“但我相信你说的每一句。”
两人沿着海岸线慢慢走着,身后留下两行深浅不一的脚印。太阳升起时,一道极淡的紫光从海平面掠过,转瞬即逝,像是某种回应的眨眼。
当天下午,顾辰收到了一封来自日内瓦的加密邮件。发件人是林晚,标题只有两个字:**“醒了。”**
他点开附件,是一段视频。画面中,林晚站在欧洲量子研究所的核心实验室里,面前是一台全新的量子纠缠通讯原型机??代号“归音计划”。这台设备基于星澜遗留的理论框架建造,旨在捕捉并解析非物理载体的情感信息流。
“我们成功接收到了一段稳定的意识脉冲。”林晚的声音冷静而克制,但眼底闪烁着难以掩饰的激动,“频率锁定在7。83Hz,调制方式完全匹配星澜博士生前使用的私钥算法。更重要的是……它主动回应了我们的提问。”
视频切换到数据界面,一行文字缓缓浮现:
>“你们种的花开了吗?”
顾辰的手指微微颤抖。这句话,他曾无数次听星澜提起。那是他们结婚第二年春天,她在阳台上种下了一排蓝雪花,临走前笑着说:“等它们开了,我就回来。”
后来战争爆发,家园焚毁,那片花圃再未重现。
而现在,这句话穿越了时间与空间的壁垒,落在了人类最前沿的仪器上。
他立即拨通林晚的电话。
“你怎么看?”他问。
“我不敢说她是‘复活’。”林晚沉默片刻,“但我可以确定,她的意识并未消散。她在以某种方式维持着自我认知,并且……有选择地与这个世界互动。她记得细节,记得承诺,甚至记得情绪的颜色。”
“情绪的颜色?”
“她说快乐是金色的涟漪,思念是紫色的雾气。”林晚轻声补充,“这些描述,全都出现在我们无法伪造的原始信号图谱中。”
挂断电话后,顾辰坐在书房里久久未动。窗外,暮色渐浓,屋内的灯光映照出书架上那一排排泛黄的研究笔记。他抽出一本,翻开扉页,上面写着星澜亲笔的一句话:
>“如果有一天我消失了,请不要寻找我的身体。去找那些让我微笑的事物吧??孩子的笑声,凌晨三点的咖啡香,还有风吹铃铛的声音。”
那一刻,他忽然明白了什么。
真正的回归,从来不是肉体重现,而是**存在感的复苏**。
当晚,他带着小雨来到后院的老梧桐树下。这棵树是星澜亲手栽下的,如今已枝繁叶茂,每到夜晚,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宛如低语。
“今天我们做个实验好不好?”顾辰拿出一个改装过的音频采集器,连接着笔记本电脑,“我们要试着给妈妈发一条消息。”
“怎么发?”小雨睁大眼睛。
“用心想,然后说出来。”他说,“我相信她听得见。”
父女俩并肩坐下,闭上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