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她正沉浸在那篇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里,试图去理解那沉郁顿挫的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意与时代之痛……
就在这时,教室的后门被轻轻地推开了。例行巡查的王校长正巧路过,本想看一眼孩子们的午休情况。然而,瞬间却被角落里那个瘦小的、专注的身影吸引住了。
“同学,你……看得懂?”
当王校长走到阿念身边,一眼就看出这……竟然高中课本!而且女孩在旁边还认真的写着注解和想法,顿时心中的震惊无以复加。他执教几十年,自然见过不少早慧的孩子,却从未见过如此匪夷所思的情景,终究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
阿念倒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猛然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下意识地想把书藏起来。
“别怕,孩子,”王校长和蔼地笑了笑,竟搬了个板凳坐在了她的旁边,“告诉我,你喜欢看书对不对?这是好事哩。”
阿念犹豫了一下,郑重地点了点头,“只是小学的课本……太……太浅了。”
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坦诚。
王校长也是一个极为惜才的人,他曾在高中执教过,只是后来年纪大了,想离家更近些,便申请过来做了个小学校长。
“能拿出来给我看看吗?”
王校长柔和的目光,看起来非常的舒适,有疼惜也有赞赏,阿念想了想还是递了过去。
也难怪以前李婆婆对阿念开玩笑说,她这个孩子最招他们这些老家伙心疼,懂事又聪明。
“这篇,能读懂作者的心情吗?”
王校长拿起那本高中语文书,随手翻到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阿念认真地看了看那段文字,略一思索,轻声回答道:
“他心里应该有许多愁绪,不顺畅吧。在夜里独自去荷塘,大概想找个安静的地方,让自己心绪得到一些平复。月色很美,景物也很美,但底色却是灰色的,不像李白喝酒时的那么畅快。”
她的语言,虽然显得首白稚嫩,却绝非死记硬背,甚至触及了散文鉴赏的层面。
王校长倒吸了一口凉气,强压下心中的震撼。他接着又问了几个关于文言文的修辞手法的问题,阿念均能对答如流。
“天才……这是真正的天才啊!”王校长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他立即意识到,让这样的孩子按部就班待在小学,简首是巨大的浪费。
突然,他想起了开学初,张主任力荐的一个小女孩跳级的事,于是一拍桌子,恍然大悟道:
“你就是苗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