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小说

秋天小说>命天令 > 第43章 清风镇暖鸣乌途遥(第1页)

第43章 清风镇暖鸣乌途遥(第1页)

李长歌的目光在兵器铺里转了一圈,最终落在墙面上挂着的一柄长剑上。那剑身约莫三尺长,剑鞘是深褐色的梨木所制,上面没有过多繁复的花纹,只在剑柄处缠着一圈深蓝色的棉绳,握在手里触感温润,恰好能贴合掌心的弧度。他伸手取下长剑,轻轻抽出半截剑身,只见刀刃泛着柔和的银光,刃口打磨得极为平整,没有丝毫毛刺,显然是匠人花费了不少心思锻打的。

“公子好眼光!”铺子老板见他盯着长剑不放,连忙上前介绍,“这柄‘青锋剑’是咱家上个月刚成的活计,用的是江南运来的精铁,反复锻打了三十余次,既不重,又够锋利。寻常赶路时挂在腰间,既能防身,又不碍事——您看这剑柄的棉绳,都是我家娘子亲手缠的,防滑又舒服。”

李长歌握着剑柄轻轻挥动了一下,剑身在空气中划过一道细微的弧线,没有修仙界灵剑那般裹挟着灵力的呼啸,却多了几分凡铁特有的沉稳。他想起以前在修仙界,惯用的是柄淬了灵纹的“流云剑”,彼时挥剑便能引动灵气,斩妖除魔不过举手之劳;可此刻握着这柄凡铁长剑,指尖触到的棉绳、掌心感受到的重量,却让他莫名觉得踏实——没有灵力加持,全凭手腕的力气与多年练剑的底子,反倒让他想起年少时还未踏上仙途,在凡间武馆里跟着师父练剑的日子,那时的剑,也是这般沉甸甸的,却能护着自己和身边的人。

“这剑多少钱?”李长歌收回思绪,指尖轻轻着剑柄的棉绳,语气里带着几分满意。

“公子若是真心喜欢,给一百文钱就行。”老板笑着说,“这剑若是在城里的大铺子里,至少要一百五十文,咱家是小本生意,不赚那虚头。您要是买了,我再送您个剑穗,挂在剑柄上,看着也喜庆。”说着,便从柜台下拿出个红色的丝质剑穗,上面还坠着颗小小的桃木珠。

李长歌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百文钱递给老板。老板接过钱,麻利地把剑穗系在剑柄上,又找了块粗布把剑身裹好,递到李长歌手里:“公子收好了,路上要是觉得剑鞘沾了灰,用布擦一擦就行;要是剑柄的棉绳松了,找根细针重新缝几针,结实得很。”

李长歌接过剑,系在腰间,试了试松紧,刚好合适。他低头看了眼剑柄上的红剑穗,风一吹,剑穗轻轻晃动,添了几分灵动。转身走出铺子时,正好撞见墨林和陈沁然,便扬了扬下巴:“你们看这剑,以后赶路,也能多份底气。”

陈沁然凑过去看了看,笑着说:“挺好看的,就是别在路上随便出,免得吓到百姓。”墨林也点头:“剑是好剑,用的时候多留意些,咱们如今是在凡间赶路,不比修仙界自在——那时你挥剑是为了斩妖,现在握剑,该是为了护着身边的人。”李长歌听了,心里微微一动,笑着应下:“我晓得多。”

三人并肩往镇中心走,没一会儿就追上了李嫣然和赵乘风。李嫣然见李长歌腰间多了柄剑,便问:“买了新剑?看着倒趁手。”“嗯,老板说是江南的精铁打的,握着踏实。”李长歌说着,还轻轻拍了拍剑柄,红剑穗晃了晃,引得陈沁然笑出了声。

五人逛到镇中心时,正好遇到个卖糖画的小摊。摊主是个头发花白的老者,手里握着个铜勺,正往青石板上浇熬得金黄的糖稀,动作娴熟得很——先是手腕轻转,画出个圆圆的轮廓,再细细勾勒出翅膀的纹路,没一会儿,一只展翅的蝴蝶糖画就做好了。周围围着几个孩子,眼睛瞪得圆圆的,嘴里还小声念叨着“要兔子”“要龙”,热闹得很。

陈沁然见了,眼睛立刻亮了,拉着李嫣然的袖子晃了晃:“嫣然姐姐,我要个兔子形状的糖画!你看那蝴蝶画得多好看,兔子肯定更可爱。”李嫣然笑着点头:“好,咱们买两个,你一个,我一个。”

老者听见声音,抬头看了过来,见是两个姑娘,便笑着说:“姑娘别急,这就给你画兔子。”说着,重新舀起一勺糖稀,手腕微微下沉,先画出兔子圆圆的脑袋,再往上一提,拉出两只长长的耳朵,接着是短短的身子和小爪子,最后还在兔子的尾巴处点了个小圆点,活灵活现的。老者用竹签挑起糖画,递到陈沁然手里:“姑娘拿好,刚做好的,小心烫嘴。”

陈沁然接过糖画,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小口,甜丝丝的糖味在嘴里散开,带着点焦香,比仙域里那些寡淡的灵蜜好吃多了。她眼睛弯成了月牙,转头对赵乘风说:“赵大哥,你也买个吧,真的很甜!”赵乘风笑着点头,让老者画了个龙形的糖画,又多要了一根竹签,递到墨林面前:“你也尝尝,凡间的吃食,总有些特别的滋味。”

墨林接过糖画,看着上面晶莹的糖稀,忽然想起在仙域时的日子——那时仙厨做的点心皆是用灵果、灵泉制成,模样精致,却总少了几分烟火气。他咬了一口龙形糖画,糖的甜意裹着山楂的微酸(老者在糖稀里加了点山楂汁提味),很是爽口,便点头说:“确实不错,比灵果的甜更实在。”

几人正围着糖画摊说话,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敲锣声,伴随着清脆的吆喝:“卖糖葫芦咯——酸甜可口的糖葫芦——刚裹的糖霜,不粘牙咯——”李嫣然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个中年汉子挑着担子走过来,担子两头各插着一根半人高的草靶,上面插满了红彤彤的糖葫芦。山楂颗颗,外面裹着厚厚的糖霜,在阳光下闪着光,像一串串小红灯笼,看着就让人垂涎。

“咱们买几串糖葫芦吧,路上饿了能当点心。”李嫣然提议道,众人都没有异议。汉子走到跟前,放下担子,用袖子擦了擦额角的汗,笑着问:“几位客官要几串?咱家的糖葫芦都是选的大颗山楂,去核了的,里面还夹了豆沙,外面的糖霜熬得正好,咬一口嘎嘣脆。”

“给我们来五串,多裹点糖霜。”李嫣然说着,掏出十文钱递给汉子——汉子说一串糖葫芦两文钱,比城里便宜些。汉子接过钱,从草靶上取下五串糖葫芦,用油纸仔细包好,递到他们手里:“客官拿好,要是路上糖霜化了,找个阴凉处放一会儿,就又脆了。”

墨林接过糖葫芦,咬了一颗山楂,酸甜的味道瞬间在嘴里散开,豆沙的绵密中和了山楂的酸,糖霜的甜又恰到好处,很是开胃。他忽然觉得,这凡间的吃食,虽没有灵力加持,却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活着”的滋味——每一口甜酸,每一缕香气,都是这世间最真实的馈赠,不像仙域里的食物,只讲究滋养灵力,却少了这般鲜活的烟火气。

几人又在镇上逛了约莫半个时辰,买了不少东西:陈沁然除了梅花银簪,还买了两匹浅粉色的细布,说要回去让客栈的针线娘帮忙做件新衣裳,还买了个绣着海棠花的荷包,挂在腰间装零碎银子;赵乘风买了那幅清风镇的画,还在书铺里挑了本凡间的诗集,说路上没事能翻翻,又买了块砚台,说以后想试着写凡间的字;李长歌除了长剑,还买了个牛皮制的剑囊,里面垫了软布,能保护剑鞘不被磕碰,又买了块磨刀石,说以后剑钝了能自己磨;李嫣然买了些桂花糕和茉莉花茶饼,说要给庆王和匡一何尝尝,还买了两双千层底的布鞋,一双给陈沁然,一双自己穿,说路上走路舒服;墨林则买了个竹编的小篮子,里面放着苏若若给的蜜饯布包,还有刚才没吃完的糖葫芦,又买了个小小的铜铃,挂在篮子上,走起来“叮铃”响,很是好听。

回到悦来客栈时,庆王和匡一何己经从驿站回来了。客栈大堂里人不多,庆王坐在靠窗边的桌子旁,手里拿着张折叠的纸条,上面是驿站官员写的前方路况;匡一何站在一旁,手里捧着个茶碗,正低声跟庆王说着什么。见墨林等人回来,庆王放下纸条,脸上露出几分笑意:“逛得怎么样?清风镇虽小,倒也热闹,可有什么合心意的东西?”

陈沁然最先走上前,把手里还剩下小半的兔子糖画举到庆王面前,语气里满是欢喜:“殿下,您尝尝这个糖画!是镇上的老爷爷做的,可甜了,还有点山楂的酸,一点都不腻。”庆王笑着接过糖画,轻轻咬了一口,糖霜在嘴里化开,甜意顺着舌尖蔓延开来,他点点头:“确实不错,比王府里御厨做的点心多了几分野趣——你们年轻人喜欢,就多买些路上吃。”

匡一何也放下茶碗,拿起李嫣然递过来的桂花糕,尝了一口。桂花的香气在嘴里散开,糕体软糯却不粘牙,甜度也刚刚好,他便说:“这桂花糕做得很地道,带着江南的味道,嫣然姑娘有心了。赶路时若是觉得乏了,吃块糕、喝口茶,也能解乏。”李嫣然笑着说:“只是随手买的,匡大人喜欢就好——方才在镇上见着有卖茉莉花茶的,也买了些,一会儿让客栈伙计泡上,大家都尝尝。”

庆王看了看众人手里的东西——陈沁然腰间的海棠荷包、赵乘风手里的画卷、李长歌腰间的长剑,还有墨林手里挂着铜铃的竹篮,眼里多了几分温和:“出门在外,能寻着合心意的东西,也是件乐事。只是别买太多,咱们还要往鸣乌城去,路上带着太重,反倒累赘。”

“殿下放心,我们都没买多少,都是些轻便的物件。”赵乘风说着,把手里的诗集递过去,“方才在书铺里见着这本《清风集》,是镇上一位老秀才写的,里面都是些描写乡间景色的诗,读着很是清净,殿下若是没事,也能翻翻解闷。”庆王接过诗集,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清风拂麦浪,明月照柴门”,字迹清秀,透着股闲适,便笑着说:“好,那我便收下了——赶路时若是闷了,读两句诗,倒也能添些雅趣。”

匡一何这时走上前,手里拿着那张路况纸条,对众人说:“方才去驿站问了,从清风镇到鸣乌城,约莫有两天的路程。今日天还早,咱们歇半个时辰,再赶两个时辰的路,傍晚就能到前面的落马坡驿站住宿;明日一早出发,正午前后就能到鸣乌城。驿站的官员说,这两日官道上很太平,没有山贼,也没有洪涝,咱们赶路能顺畅些。”

“如此便好。”庆王点点头,“落马坡驿站我以前路过过,虽不大,却很干净,驿站里的伙计也勤快,晚上能睡个安稳觉。你们逛了一上午,也累了,先回房歇会儿,半个时辰后在客栈门口集合,咱们准时出发。”

众人都应了声“好”,各自提着东西回房。墨林回到自己的房间,把竹篮放在桌子上,铜铃轻轻晃了晃,发出“叮铃”的轻响。他坐在床边,看着篮子里的蜜饯布包和糖葫芦,忽然想起在仙域时的日子——那时他住的是玉石砌成的宫殿,吃的是灵果仙草,身边围绕的都是仙娥侍从,却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可如今在凡间,住的是寻常客栈,吃的是糖画、糖葫芦,身边是李嫣然、李长歌这些同伴,心里却满当当的,连风从窗外吹进来的味道,都带着草木的清香。

他伸手拿起蜜饯布包,轻轻打开,里面的杨梅干透着淡淡的甜香,是苏若若在紫烟城集市上给他买的。苏若若说,这杨梅干是用江南的杨梅晒的,加了冰糖,吃着能开胃。墨林捏起一颗杨梅干放进嘴里,甜中带酸,很是爽口,让他想起昨日在紫烟城集市上的场景——人来人往的街道,叫卖声、笑声混在一起,苏若若拿着糖画追着他跑,庆王站在一旁笑着摇头,匡一何手里还提着刚买的点心……那些画面,都带着浓浓的烟火气,比仙域里千年不变的云海、宫殿,要生动得多。

半个时辰很快就过去了,客栈门口传来匡一何的声音:“诸位,该出发了。”墨林把蜜饯布包重新包好,放进竹篮里,提着篮子走出房间。此时庆王己经骑在马上,藏青色的锦袍被风拂得微动,腰间的玉佩随着马匹的动作轻轻晃动;匡一何站在马旁,手里牵着缰绳,正跟客栈老板说着什么;李嫣然、李长歌、赵乘风和陈沁然也都提着东西走了出来,陈沁然还把那盆薄荷放在了马背上的布包里,说要带着路上泡水喝。

“都到齐了?”庆王低头看向众人,见没人缺席,便扬声道,“那咱们启程,争取傍晚赶到落马坡驿站。”说着,轻轻一夹马腹,马匹便缓缓往前走。匡一何紧随其后,众人也纷纷上马——陈沁然还是有些怕骑马,便跟李嫣然共乘一骑,两人坐在马背上,低声说着话,陈沁然手里还拿着那串没吃完的糖葫芦,偶尔咬一颗,脸上满是笑意。

队伍重新踏上官道,晨光己经升得很高,照在官道两侧的树梢上,叶子泛着绿光,将青石板路染得暖融融的。墨林骑马走在队伍中间,身旁是李长歌,李长歌腰间的长剑随着马匹的动作轻轻晃动,红剑穗在阳光下很是显眼;前面是庆王和匡一何,两人偶尔低声交谈几句,说的都是鸣乌城的情况——庆王说,鸣乌城是大庆的边境重镇,城里有不少从西域来的商人,能买到些新奇的玩意儿;匡一何则说,鸣乌城的城主是庆王的旧部,为人正首,这次他们去鸣乌城,城主己经提前准备好了住处。

“听说鸣乌城的烤肉很有名,是用西域的香料烤的,味道跟咱们以前吃的不一样。”李长歌忽然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期待。他以前在修仙界,很少吃烤肉,大多时候都是以灵果充饥,此刻想起凡间的烤肉,倒有些馋了。

墨林听了,也想起在仙域时的日子——那时仙人们都讲究清心寡欲,很少吃油腻的食物,烤肉更是少见。他便问:“西域的香料是什么味道?跟咱们这边的花椒、八角不一样吗?”

“应该不一样吧。”李嫣然从前面回过头,笑着说,“以前听师父说过,西域的香料很特别,有股淡淡的异域香味,烤出来的肉既不腻,又带着香料的清香。等咱们到了鸣乌城,让匡大人找家有名的烤肉铺,咱们一起尝尝。”

陈沁然听了,眼睛立刻亮了:“好啊好啊!我还没吃过西域的烤肉呢,肯定很好吃。”赵乘风也笑着说:“到时候咱们多点几样,尝尝不同的味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