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小说

秋天小说>戏说汉朝那些事儿 > 第105章 阿娇失势(第2页)

第105章 阿娇失势(第2页)

当时还有个中大夫赵禹,也和张汤一样苛刻,两人关系特别好。

武帝让他俩一起修订律令,他们整出了“见知故纵法”。

啥意思呢?

就是官员看到有人犯法,必须举报,不然和犯人同罪;

问官断案,宁可错判,也不能放过,放过就是故意纵容,也要治罪。

这两条法律一出来,监狱人满为患,路上到处都是穿囚服的人。

张汤还特别会“投其所好”,知道武帝喜欢文学,就把古义往判案里套,还建议让博士弟子学《尚书》《春秋》。

说到《春秋》学,董仲舒那可是“大佬”。

武帝即位后,把他选为第一,让他去江都当相。

江都王刘非本来骄横不法,多亏董仲舒在旁边管着,才安分了一辈子。

可董仲舒没得到好报,因为一件事被牵连,降为中大夫。

建元六年,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园殿失火,董仲舒写了篇文章分析原因。

结果辩士主父偃来拜访,看到文章就偷走了,还告到武帝那儿。

武帝让儒生们看,吕步舒不知道是老师写的,说这文章太烂。

主父偃这才说是董仲舒写的,还弹劾他言语冒犯。

董仲舒差点被处死,幸好武帝器重他,下诏赦免,但中大夫的官职还是没了。

再说说公孙弘,他和董仲舒一起被征召,选为博士。

后来他出使匈奴,回来汇报工作,武帝不满意,他只好托病回家。元光五年,又征召贤良文学之士,菑川国又推举了他。

这时候公孙弘快八十岁了,虽然精神还行,但体力大不如前。

而且有了上次的教训,他不想去。可架不住大家劝,只能收拾行李出发。

到长安后,他参加对策,太常觉得他的文章太迂腐,列在最后一名。

没想到武帝却很欣赏,把他列为第一,还召见他。

公孙弘早就摸透了武帝的心思,回答得让武帝很满意,又被拜为博士,让他在金马门待诏。

当时还有个齐人辕固,九十多岁了,比公孙弘还显老。

公孙弘嫉妒他,经常给他脸色看。辕固和公孙弘认识,就劝他:“公孙先生,做学问要正首,别为了迎合别人歪曲事实!”

公孙弘假装没听见,扭头就走。辕固还是老脾气,之前就不受窦太后待见,这次又被公孙弘等人排挤,最后还是回家了。

公孙弘再次来到长安,就变了“画风”,一门心思讨好皇帝、结交权贵。

他看到张汤受宠,就经常去拜访;又和武帝敬重的汲黯套近乎。

汲黯是濮阳人,世代为官,信奉黄老之学,为人正首。

他当东海太守的时候,天天在家躺着养病,结果东海治理得特别好。

武帝听说后,又让他当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田蚡当丞相的时候,权势滔天,官员们见了都下跪,只有汲黯只作个揖,田蚡也拿他没办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