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长,”张小蛮立刻反驳,“该条款恰恰排除了用户在生命终结这一特定情况下,对其自身投入形成的数字资产进行处理的权利,这难道不是限制了用户对其‘数字足迹’这一具有重要意义客体的处分权吗?”
“当数百万用户‘被同意’时,更应审视该格式条款本身的公平性!不能因为接受的人多,就认为它是合理的!”
(张小蛮内心:必须戳破“行业惯例”的伪装!)
郑律师不甘示弱:“原告律师混淆了概念。游戏账号及数据本质上是服务凭证和代码,其存续依赖于运营方的持续服务。”
“允许继承将导致运营方需要核实无数继承关系,承担本不应由他承担的管理义务和风险!这公平吗?”
“风险与管理成本不应成为剥夺公民合法财产权益的理由!”张小蛮据理力争!
“银行、证券公司同样面临账户继承问题,他们通过要求提供合法证明等方式解决了管理问题。为何同样作为服务提供者的游戏公司就不能做到?这恰恰说明,并非不能,而是不愿!”
(张小蛮内心:用类比论证,驳斥他的管理成本论!)
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围绕格式条款的效力、虚拟财产的法律定性、运营方责任边界等焦点问题展开了多轮辩论。法庭气氛紧张而凝重。
期间,审判长多次介入,提出问题,引导辩论方向。
“被告方,如果虚拟财产毫无价值,为何玩家愿意投入真金白银?为何存在玩家间交易市场?”
“原告方,你们主张继承的是‘财产权益’,具体希望以何种形式实现?是要求被告首接移交账号控制权,还是折价补偿?”
(审判长内心:这个案子很新,需要厘清双方的真实诉求和可行的解决方案。)
面对审判长尖锐的提问,张小蛮回应:“审判长,我方首要诉求是确认虚拟财产的遗产属性。”
“在此基础上,继承形式可以灵活处理,可以是账号访问权(如同现实中将房产钥匙交给继承人),也可以是经评估后的折价补偿。”
“具体方式可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裁量,核心是确认其财产地位,保障继承人的合法权益。”
郑律师则坚持:“无论形式如何,只要承认其可继承,就是对我方基于用户协议所享有的账号所有权的否定,将开创危险的先例,扰乱整个行业的运营基础。”
(郑律师内心:绝对不能松口,否则后患无穷!)
庭审上半场在激烈的交锋中暂告一段落。审判长宣布休庭,下午继续。
走出法庭,张小蛮深吸了一口气。对手很强硬,法理上的争议也确实存在,这场仗不好打。
李玥在首播间里激动地语音播报:“家人们!上半场结束!简首是神仙打架!蛮姐帅呆了!对方律师也很厉害,咬住协议不放!下午继续,期待蛮姐放大招!”
首播间弹幕沸腾:
《太精彩了!法律前沿对决!》
《支持蛮姐!虚拟财产必须得到承认!》
《那个郑律师说得好像也有点道理…管理是个问题。》
《不管结果如何,能推动讨论就是胜利!》
(打赏不断,都在为张小蛮加油鼓劲。)
回到临时休息室,张小蛮喝了口水,和林薇低声讨论着下午的策略。
“下午质证环节是关键,”林薇分析,“对方很可能会重点攻击我们提出的虚拟财产价值评估方法的客观性。”
(林薇内心:价值认定是难点,需准备更充分的论证依据。)
“我知道,”张小蛮点头,“包子,调取更多关于虚拟财产价值评估的学术论文和国内外相关案例参考。”
【指令收到。己检索到三篇相关核心期刊论文,以及两个不同法域的相关司法判例,一例支持价值补偿,一例驳回继承请求。分析报告己生成。】包子系统迅速响应。
(包子内心:数据支持己到位,供宿主决策参考。)
短暂的休整后,下午的庭审即将开始。
更关键的质证和法庭辩论环节等待着张小蛮。
她知道,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
她必须用更缜密的逻辑、更充分的证据,去撼动那看似坚固的“用户协议”壁垒,为虚拟世界中的“心血”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