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小说

秋天小说>大清王朝的兴衰 > 第2章 天聪新政(第2页)

第2章 天聪新政(第2页)

会议结束后,莽古尔泰怒气冲冲地找到阿敏:“你就这么屈服了?让汉人掌权,日后还有我们女真人的立足之地吗?”

阿敏苦笑:“五哥,大势所趋啊。如今皇上威望日隆,又有代善支持,硬抗无异于以卵击石。”他压低声音,“不如暂避锋芒,等待时机。”

莽古尔泰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六部设立后,皇太极雷厉风行推行改革。他亲自督导户部清点人口土地,重新分配田亩,鼓励农耕;命兵部整顿军纪,专设训练场,提高战力;工部则大力招募工匠,发展火器。

改革并非一帆风顺。一日,皇太极正在批阅奏章,忽闻宫外喧哗。侍卫来报:数十名八旗兵士聚集宫门外,抗议土地分配不公。

皇太极亲出宫门,见带头的是个满脸虬髯的壮汉,正是莽古尔泰的心腹将领哈齐兰。

“皇上!为何将我们的牧场分给汉人耕种?我们女真男儿世代牧马,为何要学汉人种地?”哈齐兰高声质问。

众兵士纷纷附和,群情激愤。

皇太极平静道:“哈齐兰,你去年冬日是否因马料不足,饿死战马三十余匹?”

哈齐兰一愣:“是。。。但那是因为。。。”

“若将部分牧场改为农田,粮食充足,不仅人能饱腹,战马也有精料喂养,何乐而不为?”皇太极目光扫过众人,“我知道诸位习惯游牧,然则欲成大事,必须适应变化。朕承诺,改革之后,诸位粮饷必增一倍!”

听到粮饷加倍,不少人面露喜色。皇太极又道:“哈齐兰,你勇武过人,朕本欲提拔你为参领。然则为将者岂能只有勇力?须识大体,顾大局。”

哈齐兰羞愧低头:“臣。。。臣知错了。”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皇太极朗声道,“即日起,设练兵场,朕将定期视察操练。表现优异者,不论满汉,一律提拔重用!”

众人欢呼雀跃,危机化解于无形。

暗中观察的莽古尔泰气得咬牙切齿,却无可奈何。

时光飞逝,转眼己是天聪二年春。一日,皇太极正在视察新垦农田,范文程匆匆来报:“皇上,袁崇焕派使者来了。”

皇太极挑眉:“所为何事?”

“表面上是为祝贺皇上登基,实则。。。探听虚实。使者中还混有细作,欲窃取我火器机密。”

皇太极冷笑:“来得正好。朕正要看看袁崇焕的虚实。使者现在何处?”

“己在驿馆安置。”

“好生招待,三日后朕在皇宫接见。”

三日后,皇宫大殿,袁崇焕的使者郑昌基一行步入殿内。但见皇太极端坐龙椅,不怒自威;两侧文武分明,秩序井然;侍卫盔明甲亮,军容整肃。这一切都与他们想象中的“蛮夷”景象大相径庭。

郑昌基心中暗惊,表面却保持镇定:“大明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公麾下参军郑昌基,奉旨恭贺大金汗登基之喜。”

皇太极淡淡道:“袁督师有心了。礼物收下,代朕致谢。不知近日袁督师身体可好?去年宁远一别,朕甚是挂念。”

这话明为问候,实揭袁崇焕伤努尔哈赤之旧账,殿内众臣会意,面露笑意。

郑昌基面色不变:“袁督师安好,有劳大汗挂心。督师也让在下问候大汗,不知去岁辽阳之败,可曾吸取教训?”

这话针锋相对,暗指赵率教偷袭辽阳之事。殿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皇太极不怒反笑:“辽阳小挫,何足挂齿。倒是朕听说,明朝内部流寇西起,崇祯皇帝焦头烂额,不知袁督师可有分兵剿贼之策?”

郑昌基一时语塞。明朝内忧外患确是不争事实。

皇太极见状,转移话题:“郑参军远来辛苦,请在沈阳多住几日,看看我大金风土人情。”他意味深长地补充,“尤其是新设的兵器局,欢迎参军指点。”

郑昌基心中一动,正欲探听火器情报,当即答应。

接下来的几天,郑昌基在范文程陪同下“参观”沈阳。他见街市井然,农耕繁忙,军纪严明,完全不是预期中蛮荒景象,心中愈发震惊。

最让他心惊的是兵器局。虽然只能参观外围,但仍能看到大量工匠在铸造火器,规模远超想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