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小说

秋天小说>大清王朝的兴衰 > 第2章 血沃中原孤城落日(第1页)

第2章 血沃中原孤城落日(第1页)

崇祯七年(1634年)闰八月,当后金军主力撤出边墙,宣府大地满目疮痍。然而,这场战争的余波远未平息。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无数被蹂躏的城镇和村庄仍在燃烧,逃难的百姓流离失所,而明军残部则在废墟中艰难重整旗鼓。

一、溃败之后

宣府总兵张全昌站在新保安城的残破城墙上,望着城外被焚毁的村庄,心如刀割。这位刚被崇祯下旨革职问罪的总兵,如今只能以戴罪之身继续指挥残部。

"总兵大人,清点完毕。"副将张懋劲声音沙哑,"此战我军阵亡将士一千二百余人,伤者逾三千。百姓死伤。。。难以计数。"

张全昌沉默良久,最终长叹一声:"是我无能,辜负圣恩,害了百姓。"

"大人何必自责?"张懋劲劝慰道,"我军兵力单薄,装备陈旧,能取得些许战果己属不易。"

张全昌摇头苦笑:"不必安慰我了。朝廷问责理所应当。只是。。。"他望向远方,"我只是不明白,为何我大明百万军队,竟奈何不了这几万鞑虏?"

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张全昌,也困扰着整个大明王朝。曾经横扫蒙古的明军,如今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二、皇太极的盘算

与此同时,远在塞外的皇太极正率领得胜之师返回沈阳。大军行进缓慢,因为携带着大量掳掠来的财物和人口。

"大汗,此次入塞,我军共俘获人畜七万六千二百有余。"贝勒岳托向皇太极汇报战果,"金银财物尚未完全统计。"

皇太极满意地点点头:"明军果然不堪一击。不过。。。"他话锋一转,"你们可注意到明军的一些变化?"

众贝勒面面相觑。皇太极继续说道:"此次入塞,明军虽整体孱弱,但部分将领指挥有方,士卒也敢战。若明军皆如此,我大军岂能如入无人之境?"

"大汗明鉴。"多尔衮接口道,"明军良莠不齐,有的望风而逃,有的拼死抵抗。如保安城守军,虽城破人亡,但无人投降。"

皇太极沉思片刻:"这说明明朝气数未尽。我等不可轻敌。"

事实上,皇太极此次入塞的主要目的并非攻城略地,而是通过掠夺来充实后金国力,同时试探明军的虚实。而试探的结果让他既喜又忧:喜的是明军整体战斗力低下;忧的是明朝仍有忠勇之士,若有人能整合这些力量,后金将面临严峻挑战。

三、崇祯的困境

北京紫禁城内,崇祯皇帝面对战败的奏报,怒不可遏。

"废物!都是废物!"崇祯将奏折狠狠摔在地上,"张宗衡、曹文诏、张全昌。。。朕待他们不薄,他们却如此辜负朕!"

侍立一旁的司礼监太监王承恩小心翼翼地上前:"皇爷息怒,保重龙体要紧。"

"息怒?你叫朕如何息怒?"崇祯指着地上的奏折,"宣大重镇,五十余城遭蹂躏,百姓死伤无数。这些都是朕的子民啊!"

王承恩跪地劝道:"皇爷,当务之急是重整边防,防止鞑虏再次入寇。"

崇祯颓然坐下:"你说得对。可是。。。钱从何来?兵从何来?"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连年征战己使国库空虚,而各地的灾荒和流民问题更是雪上加霜。崇祯深知,若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大明江山危矣。

西、流寇的崛起

就在明军主力被后金牵制在北方之际,中原地区的流寇势力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首领趁机重整旗鼓,扩大势力。

在陕西边境的一个小山村里,李自成正在与部下商议下一步行动。

"闯王,好消息!"部将刘宗敏兴冲冲地进来,"明军主力被鞑子牵制在宣大一带,陕西防务空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