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小说

秋天小说>大清王朝的兴衰 > 第5章 流亡的朝廷(第3页)

第5章 流亡的朝廷(第3页)

“这太危险了!”所有人都反对。

“帖木儿自称成吉思汗后裔,也许还讲一点蒙古人的情面。”阿台态度坚决,“而且这是避免全面战争的最后机会。”

娜仁托娅默默为他准备行装,在告别时递给他一把精致的匕首:“爷爷的遗物,带着它保平安。”

阿台带着十人使团出发的那天,整个营地笼罩在悲壮气氛中。每个人都明白,这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见到大汗。

五天后,使团抵达帖木儿大营。规模宏大的军营延绵数十里,士兵来自各个民族,装备精良,纪律严明,显示出帖木儿帝国的强大实力。

帖木儿在镶金嵌宝的大帐中接见了阿台。这位征服者己年过六旬,一只眼睛失明,腿脚不便,但浑身散发着骇人的威严。

“所以你就是那个不肯死心的蒙古大汗?”帖木儿的声音如磨石般粗糙。

阿台不卑不亢:“我不是来乞求的,而是来提议合作。明朝是我们共同的敌人,蒙古与帖木儿帝国何不联手?”

帖木儿仰天大笑:“联手?你配吗?我拥有百万大军,你只有万余人如丧家之犬!”

帐内将领哄堂大笑。阿台面色不变,等笑声平息后才开口:“成吉思汗起兵时,兵力不也远逊于敌人吗?真正的强大不在于一时兵力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

这话触动了帖木儿。他自称成吉思汗后裔,最在意的就是能否继承这位伟大征服者的精神。

谈判持续了三天。最终帖木儿提出苛刻条件:蒙古成为帖木儿帝国附庸,阿台放弃大汗称号,派兵参与西征。

“给你十天考虑。”帖木儿最后说,“十天后若无答复,我军将踏平你的营地。”

回程路上,阿台心情沉重。接受条件意味着蒙古尊严扫地,拒绝则可能导致全面战争。

在距离营地还有一天路程时,使团遭遇伏击。袭击者不是明军或帖木儿军,而是蒙古叛徒——几个部落首领担心阿台与帖木儿达成协议损害他们的利益,决定先下手为强。

战斗惨烈,使团成员全部战死,阿台身负重伤,凭借精湛骑术侥幸逃脱。当他终于看到营地时,因失血过多而从马背摔下。

“大汗!”哨兵发现了他,整个营地被惊动。

娜仁托娅看到阿台的惨状,泪水夺眶而出。但治疗伤口时,她发现了一个更可怕的事实:刀上有毒。

“是西域的奇毒,我。。。我解不了。”她绝望地说。

阿台高烧不退,伤口溃烂,生命垂危。流亡朝廷群龙无首,分裂势力趁机活动,营地陷入混乱。

最黑暗的时刻,脱欢强撑病体召集各部首领:“大汗若死,蒙古就真的亡了。现在不是争权夺利的时候!”

也许是上天不忍蒙古就此灭亡,就在阿台奄奄一息时,一位神秘老人来到营地。他自称是西域医师,云游途经此地。

老人用奇怪的草药和针灸治疗,三天后,阿台的烧退了,伤口也开始愈合。

“毒己解,但身体需要长时间恢复。”老人临走前说,“记住,蒙古的希望在北方,不在南方。”

这句话让阿台深思。康复期间,他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决定:放弃与帖木儿和明朝的争夺,全力向北发展。

“南方己经拥挤不堪,北方却有广阔天地。”他在康复后的第一次会议上说,“我们的祖先就是从北方来的,也许我们的未来也在北方。”

这一战略转变起初遭到许多人反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智慧逐渐显现。北方虽然寒冷贫瘠,但敌人势力弱,有发展空间。

夏天来临时,流亡朝廷己向北迁移到贝加尔湖以东地区。这里森林密布,河流纵横,适合隐蔽发展。他们与当地的布里亚特部落结盟,学习适应北方环境的技术。

一天傍晚,阿台和娜仁托娅站在贝加尔湖畔,望着如大海般辽阔的湖面。

“爷爷说过,成吉思汗年轻时也曾被迫逃亡,但最终成就伟业。”娜仁托娅轻声说。

阿台点头,目光望向远方:“蒙古不会亡,只是需要改变。也许我们再也无法重建横跨欧亚的帝国,但我们可以找到新的生存方式。”

夕阳西下,湖面泛起金色波光。在这片远离故土的土地上,一个新的蒙古正在艰难孕育。黄金家族的黄昏远未结束,但至少,黑夜中还有星光闪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