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城的造纸工坊里弥漫着草木灰和纸浆的混合气味。工匠们围着一个巨大的木槽忙碌,将纸浆均匀地铺在竹帘上,再小心翼翼地揭下,一张张湿漉漉的纸张在晾晒架上排得整整齐齐。李彻站在工坊中央,看着工匠们沿用了几十年的造纸方法,眉头却渐渐皱了起来。
“刘师傅,这草木灰制浆法虽然比原来的方法好,但脱胶不够彻底啊。”李彻拿起一张刚造好的纸,轻轻一撕就裂开了口子,“你看这纸太脆,做信号旗容易破,书写也容易晕染。”
负责造纸的刘三顺叹了口气:“李大人,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就是这样,用草木灰煮料脱胶,能做成这样己经不错了。城里的书生都说咱们的纸比关内的糙,可咱也没别的办法啊!”
旁边的老工匠王胡子也附和道:“是啊李大人,造纸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哪能说改就改?前几天我试着多加了草木灰,结果纸浆都散了,浪费了不少材料!”
李彻知道,工匠们对传统方法有感情,对新技术难免抵触。他笑了笑,对众人道:“今天咱们做个实验,看看新方法是不是真的不好用。”他让人搬来两个一模一样的木槽,“左边用传统草木灰法,右边用我新配的‘石灰-草木灰混合法’,咱们同时开工,看看哪种方法造出来的纸更好!”
工匠们半信半疑地准备起来。李彻亲自调配新的制浆原料:将石灰和草木灰按比例混合,加入热水搅拌,再倒入浸泡好的树皮和草料。他解释道:“石灰的碱性比草木灰强,能更好地去除原料里的胶质,再配合草木灰中和酸碱度,这样造出的纸既坚韧又不容易晕染。”
王胡子撇撇嘴,小声对刘三顺道:“我看他就是瞎折腾,石灰那么烈,还不把纤维都烧坏了?”刘三顺也忧心忡忡,但还是按照李彻的要求操作起来。
两个时辰后,实验结果出来了。左边用传统方法造出的纸虽然洁白,但质地较脆,轻轻一折就有折痕;右边用新方法造出的纸颜色略黄,但韧性十足,用力拉扯都不容易断裂,书写时墨水也不会晕开。
工匠们都惊呆了,王胡子拿起两种纸反复对比,嘴里喃喃道:“邪门了……真邪门了……用石灰煮料竟然真的更好?”
李彻笑着解释:“这不是邪门,是道理。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石灰是氧化钙,两者混合后会产生更强的碱性,脱胶更彻底,但又不会损伤纤维。我算过比例,三份草木灰配一份石灰效果最好,既能保证韧性,又能节省原料。”他拿出系统面板显示的数据,“你们看,新方法能节省20%的原料,产量还能提高15%!”
看着实实在在的数据和质量更好的纸张,工匠们彻底服了。刘三顺激动地说:“李大人真是神了!有了这新方法,咱们的纸肯定能卖得更好,关内的书生关内不会说咱们的纸糙了!”
王胡子也红着脸道歉:“李大人,是老奴有眼无珠,不该怀疑您的法子。您这新方法确实好,我这就组织大家学习!”
李彻摆摆手:“不用道歉,大家都是为了把纸造好。以后有好方法咱们就用,有问题咱们就一起解决。”他对众人道:“从今天起,工坊全面采用‘石灰-草木灰混合法’造纸,刘师傅负责教大家掌握比例,王师傅经验丰富,负责质量把关。”
为了让新方法更快推广,李彻还设计了标准化的工具:统一规格的石灰称量勺、精确标记的浸泡槽、改良的竹帘……工匠们按照标准流程操作,造出的纸张质量稳定,产量也节节攀升。
几天下来,工坊里造出的新纸堆积如山。这种纸不仅韧性好,还能更好地吸收染料,用它制作的信号旗色彩鲜艳,在远处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用来书写的纸张也深受书生们喜爱,纷纷称赞“黑石纸虽粗却韧,书写不晕,实乃佳品”。
系统提示适时响起:【造纸术改良成功,解锁“标准化生产”技术!奖励白银八千两,纸张质量+30%,产量+15%!】
造纸术的改良不仅提升了纸张质量,更让工匠们对李彻彻底信服。以前还有人觉得他一个流放的书生不懂工匠活,现在大家都打心底里佩服:“李大人真是全才!不光会造武器、搞防御,连咱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造纸手艺都能改良,真是厉害!”
李彻站在晾晒架前,看着一张张新纸在阳光下渐渐干燥,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改良造纸术不仅是为了提高产量和质量,更是为了凝聚人心。当工匠们看到新技术带来的好处,看到李彻确实有能力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他们就会真心实意地拥护他,黑石城的根基也就更加稳固。
傍晚时分,暗卫送来女帝的密信,信上说西域联军己经集结完毕,不日将进攻黑石城。李彻将密信放在新造的纸上,墨水清晰地附着在纸上,没有丝毫晕染。他握紧拳头,有了这些坚韧的纸张传递军情,有了这些心灵手巧的工匠支持,黑石城一定能守住!
工坊外,夕阳的余晖洒在晾晒的纸张上,泛着温暖的光泽。工匠们哼着小调收拾工具,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李彻知道,一场大战即将来临,但他和黑石城的百姓们己经做好了准备,用智慧和汗水铸就的防线,必将坚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