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城的造纸工坊里,工匠们正忙碌地晾晒着新造的纸张。一张张洁白的纸张在阳光下泛着光泽,散发着淡淡的草木清香。刘三顺拿着一张刚晾干的纸,脸上笑开了花:“李大人,您看这纸的质量,比上次送京城的还好!咱们这次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李彻接过纸张,手指拂过光滑的纸面,满意地点点头:“不错,比上次的更坚韧,书写流畅度也更好。把最好的挑选出来,装十箱,还是用之前的路线送京城。”
“又送京城?”刘三顺有些担心,“上次周县令的事刚过,这次会不会又出乱子?听说京城的太子党对您很不满……”
“越是不满,咱们越要送。”李彻眼神锐利,“女帝对咱们的纸很感兴趣,这是咱们获得朝廷支持的最好机会。太子党越是阻挠,咱们越要让女帝看到黑石城的价值。”
系统面板在眼前闪烁:【检测到政治风险,太子党可能会阻挠造纸术推广!建议增加特殊纸品样品,提升竞争力!】
“对了,把咱们新造的防水纸和防蛀纸也各装一箱。”李彻对刘三顺道,“防水纸可以做地图和账本,防蛀纸适合保存古籍,这些都是朝廷急需的。”
就在这时,影三悄悄走了进来,低声道:“李大人,京城传来消息,太子党在朝堂上弹劾您,说您私通北戎,滥用职权,要求女帝革除您的职务,派兵围剿黑石城!”
“来得真快。”李彻并不意外,“女帝怎么说?”
“女帝没有表态,但把弹劾的奏折压下来了。”影三道,“不过太子党己经派了使者来黑石城,说是要‘巡查’,估计很快就到了。”
“巡查?恐怕是来者不善。”李彻冷笑一声,“他们想抓我的把柄,那我就给他们留点‘把柄’。影三,你立刻给女帝发密信,就说黑石城发现了北戎新的动向,请求朝廷支援,并附上咱们新造的防水地图样品。”
影三领命而去,李彻对刘三顺道:“加快送纸的速度,一定要赶在太子党的使者前面把纸送到女帝手里。告诉送纸的人,路上小心,遇到太子党的人就绕道走。”
送走纸张后,李彻开始着手准备应对太子党使者的“巡查”。他让人把粮仓和工坊的账目整理得清清楚楚,把北戎奸细的供词和缴获的密信分类存档,又让士兵们加强训练,展示黑石城的军事实力。
三天后,太子党的使者终于到了。为首的是太子的亲信,御史台的监察御史王伦。此人尖嘴猴腮,眼神阴鸷,一到黑石城就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子,对前来迎接的李彻不屑一顾。
“李文书,本官奉太子殿下之命,前来巡查黑石城的政务和军务。”王伦皮笑肉不笑地说,“听说你最近在黑石城搞得风生水起,还造了什么新式纸张?就是不知道这光鲜亮丽的背后,有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大人说笑了。”李彻不卑不亢地说,“黑石城一切政务都按朝廷规矩办理,造纸术改良也是为了增加赋税,造福百姓。大人若有疑问,尽可以随意巡查。”
王伦果然不客气,立刻要求查看粮仓、工坊和军营。他带着人在粮仓里翻来翻去,试图找到账目问题;在工坊里挑三拣西,说改良纸是“浪费粮食”;在军营里更是吹毛求疵,说士兵训练不规范。
但李彻早有准备,账目清晰,工坊有序,士兵们精神,王伦折腾了一整天,硬是没找到任何把柄。他不甘心,又把几个被抓的内奸提审出来,想诱导他们指证李彻,结果内奸们反而把太子党暗中勾结周县令的事捅了出来,让王伦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你……你这是故意的!”王伦气急败坏地指着李彻,“这些都是你安排好的!”
“大人明察。”李彻淡淡一笑,“这些都是事实,有账本和人证为凭。倒是大人,一到黑石城就急于翻案,难道是怕某些见不得人的事情败露?”
王伦被噎得说不出话来,知道再查下去也不会有结果,反而可能引火烧身。他冷哼一声:“哼,本官会把黑石城的情况如实禀报太子殿下和陛下,你好自为之!”
送走王伦后,赵猛不解地问:“李哥,为什么不首接把他扣下来?他肯定和北戎也有勾结!”
“扣不得。”李彻摇头,“他是太子的人,没有确凿证据不能动他。咱们现在要做的是发展实力,不是和太子党硬碰硬。”他看向京城的方向,“真正的较量,在京城。”
正如李彻所料,几天后,影三带来了好消息:女帝收到新的纸张样品后非常满意,下旨嘉奖了黑石城,并拨款五千两白银支持造纸术改良。更重要的是,女帝下令彻查周县令勾结北戎一案,牵连出了几个太子党的官员!
“太好了!”赵猛兴奋地说,“女帝终于看清太子党的真面目了!”
李彻却依旧冷静:“这只是开始。太子党势力庞大,不会轻易罢休。咱们要抓紧时间发展,只有黑石城足够强大,才能在这场博弈中站稳脚跟。”
工坊里的锤声和造纸的水声交织在一起,像是一首激昂的战歌。李彻望着忙碌的工匠和训练的士兵,知道黑石城的崛起之路不会平坦,但他有信心,只要坚持科技创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就一定能迎来曙光。
夕阳下,黑石城的城墙被染成了金色,仿佛披上了一层铠甲。李彻知道,更大的风暴还在后面,但他和黑石城的百姓们己经做好了准备,用智慧和勇气,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