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上写着:“兹证明小林同学,于‘流动自习联盟’完成三十小时志愿服务,初步掌握基础数据维权技能,具备反卷战士初级资质,特发此证。”
当老郑把这张带着墨香和温度的“毕业证”交到小林手里时,周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小林拿着证书,手微微颤抖,他对着镜头,露出了一个比考上研还要灿烂的笑容。
学生们争相与这张证书合影,有人开玩笑说:“这玩意儿可比奖学金证书难拿多了,含金量高!”
林枫站在人群外,看着这一幕,对身边的阿杰轻声说:“它证明了一件事:我们不仅能反抗不公,还能建设我们自己的规则和荣誉。”
这场小小的民间认证仪式,像野火一样在校园里传开,最终惊动了校团委。
一位姓王的老师主动联系了林枫,态度出乎意料地温和。
他提议,可以将“流动自习联盟”正式纳入学校的“学生自治试点项目”,由团委提供更专业的户外帐篷、移动电源,甚至为志愿者购买意外保险。
条件只有一个:联盟需要每月提交一份《校园学习资源使用情况观察报告》,作为校方决策的参考。
这个条件优厚得令人难以置信。
张野当场就想答应,但林枫却摇了摇头,他对王老师说:“谢谢老师的认可,请给我们一周时间调研和讨论。”
挂掉电话,张野不解地问:“这么好的事还犹豫什么?”
林枫的表情很严肃:“我们不能确定,这是倾听的开始,还是收编的序曲。我们的报告,必须由我们自己决定写什么,怎么写。”
接下来的一周,404全员和流动站的核心成员,访谈了上百位同学,整理了近千份问卷。
他们最终提交的报告,标题只有一句话——“当制度开始倾听,学生才真正开始长大。”
夏末的夜晚,微风拂过操场。
阿杰即将离校,404全员为他在流动站举办了一场简单的“结业仪式”。
没有酒,只有几罐冰镇可乐。
阿杰从背包里掏出一本厚厚的、封皮己经磨损的笔记本,郑重地交到林枫手上。
“这是我三年考研失败的所有记录,”阿杰的声音有些哽咽,“错题、心路历程、每次查到分数时的绝望……都写在里面了。现在,它不属于我了。它是‘流动站档案馆’的第一份藏品。”
林枫接过笔记本,感觉到了那沉甸甸的分量。
他翻开扉页,一行清秀而坚定的字迹映入眼帘:“致下一个不肯沉默的人。”
夜深了,送走了阿杰,喧闹的操场重归寂静。
赵子轩和陈默还在帐篷里整理后台数据。
突然,赵子轩像被电击了一样,指着屏幕,声音因激动而变调:“林枫!快看!‘青州自习地图’小程序……我们的用户,破万了!”
林枫走过去,看着后台那个不断跳动的五位数,心中涌起的不是狂喜,而是一种更加深沉的平静。
一万个用户,就意味着有一万个像小林、像阿杰、像曾经的他们一样,在这个庞大的系统里寻找着一个出口的灵魂。
“这还只是开始。”他轻声说。
远处,整座城市的灯火在他眼中缓缓呼吸,而脚下的这片校园,像一头潜伏的巨兽,在夜色中安然沉睡。
一切似乎都恢复了平静,喧嚣过后的宁静笼罩着一切。
林枫回到自己的帐篷,准备休息。
他将手机放在枕边,屏幕自动暗了下去,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他一个人和均匀的呼吸声。
然而,就在这万籁俱寂的深夜,那块漆黑的屏幕,毫无征兆地,悄然亮起了一点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