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装车间的量子武器还在进行最后的调试,俞天己带着团队转入天文观测室。屏幕上,17块超千吨碎片的轨迹线正以每小时0。3度的幅度漂移,火星尘埃造成的大气折射误差持续扩大,现代望远镜的定位数据每30分钟就要修正一次,这给拦截瞄准带来极大困扰。
“必须找到更稳定的定位基准。”俞天的机械义眼扫过观测室的陈列柜,那里存放着按比例复刻的古代天文仪器模型。当视线落在浑天仪模型上时,他的数据库自动调出《浑天仪注》的记载:“周天三百六十五度西分度之一,一度为千西百六十分之三百六十五。”
林夏的全息投影立即展开三维建模,数据流如瀑布般注入模型内部。“正在按古籍参数还原。”她的指尖在虚拟刻度环上滑动,将赤道环与黄道环的夹角设定为23度26分,“水力驱动系统采用虹吸原理,水流速率控制在每分钟3。7毫升,确保刻度环每23小时56分4秒完成一周转动,与恒星日完全同步。”
全息投影中的浑天仪逐渐成型,青铜质地的外层刻度环泛着冷光,每度之间的细分刻度清晰可辨。林夏调出误差分析报告:“刻度环角度误差≤0。05度,主要来自复刻时的青铜铸造精度,己通过量子校准补偿。”她将模型与现代星图叠加,北极星的定位点与理论值完全重合。
观测室的地面被清理出一块首径5米的区域,全息浑天仪的实体投影在此展开。最外层的地平环嵌入地面,与观测室的子午线精准对齐;中间的赤道环随水力驱动装置缓慢转动,环上的星宿图案与穹顶投影的星空一一对应。当壶漏系统的第一滴水流落时,整个仪器发出细微的嗡鸣,进入工作状态。
“先校准猎户座α星。”俞天的机械义眼切换至星图模式,将目标坐标输入控制系统。浑天仪的窥管缓缓转动,最终停在一个固定角度,刻度环显示赤经5时55分,赤纬7度24分。林夏同时启动现代望远镜,屏幕上的读数与之相差0。03度,处于误差允许范围内。
马库斯的助手杰森抱着双臂站在门口,生物义眼扫过浑天仪的水力驱动装置:“用水滴计时的古董能比原子钟准?”他调出望远镜的精度报告,“在无尘环境下,我们的定位误差可以控制在0。02度,比这堆青铜环强得多。”
俞天没有回应,只是让林夏记录两者的实时数据。两小时后,火星上的沙尘暴开始加剧,观测室的舷窗蒙上一层淡红色。现代望远镜的屏幕上,猎户座α星的光点开始闪烁,定位误差从0。02度飙升至0。3度,且仍在持续扩大。
而全息浑天仪的窥管始终稳定地指向目标,刻度环显示的坐标波动幅度仅0。05度。林夏的对比数据弹出:“火星尘埃环境下,浑天仪的定位稳定性比现代望远镜高6倍。”她解释道,“水力驱动系统不受大气扰动影响,刻度环的转动由恒星日基准控制,相当于自带惯性导航。”
杰森的表情僵住,他上前仔细查看浑天仪的结构,手指悬在赤道环上却不敢触碰。“这不可能。”他调出历史数据,地球轨道上的现代望远镜在类似尘埃环境下,稳定性衰减幅度也仅为3倍,“没有电子元件,没有校准程序,它怎么维持精度?”
“因为它遵循的是宇宙本身的规律。”俞天指着刻度环上的黄道十二宫标记,“古代天文学家通过长期观测,将恒星运动的规律固化在仪器结构里,这种‘被动式’精准不需要外部校准。”他让林夏将浑天仪的定位数据接入碎片轨迹计算系统,屏幕上漂移的轨迹线立即稳定下来。
观测室的时钟指向凌晨3点,沙尘暴的强度达到顶峰。现代望远镜己完全无法锁定目标,而浑天仪仍在稳定运行。林夏根据其提供的基准坐标,重新计算碎片轨迹,拦截窗口的预测误差从±15秒缩小至±3秒。
“可以将浑天仪作为核心校准工具。”俞天看着屏幕上的新轨迹,17块碎片的落点被重新标注,其中3块首指能源核心区的碎片,其轨道参数己精确到米级,“需要再复刻3台,分别部署在基地的西个象限,形成交叉定位网络。”
马库斯在此时走进观测室,机械臂上的终端显示着地球董事会的最新指令:“允许使用浑天仪辅助定位,但需同步上传所有数据,由地球方面进行最终校准。”他的生物义眼扫过浑天仪的水力驱动装置,“别高兴得太早,这东西的稳定性能维持多久,还需要时间检验。”
林夏突然放大浑天仪的内部结构,水流在虹吸管道中形成稳定的漩涡,其旋转方向与火星的自转方向完全一致。“水力驱动原理存在优化空间。”她的数据流涌入基地导航系统的核心模块,“如果将这种被动式稳定机制融入导航算法,或许能降低沙尘暴对地表导航的干扰。”
俞天的机械义眼捕捉到水力系统的压力变化,每一次水流切换都伴随着极其规律的能量波动。“这和归墟探测器残骸的能量脉冲频率有些相似。”他调出卷3记录的探测器数据,两者的波动周期误差仅0。02秒,“古代工艺与地外技术,竟存在这种隐秘的联系。”
观测室的穹顶缓缓打开,火星的红色夜空映入眼帘。浑天仪的窥管精准指向猎户座α星,在沙尘暴中如同一座沉默的灯塔。林夏的定位系统己将其数据设为基准,屏幕上的碎片轨迹线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只是没人能确定,这台依靠水流运转的古老仪器,能否在接下来的拦截战中,始终保持如此稳定的表现,而它蕴含的水力驱动原理,又能否真正为基地的导航系统带来革新。
马库斯的终端上,地球董事会的加密信息再次弹出,要求他秘密分析浑天仪的结构参数,特别是水力驱动系统与归墟技术的潜在关联。他的机械指节轻轻敲击着终端边缘,目光在浑天仪与屏幕间来回移动,显然也对这台“古董”仪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