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残骸的心脏在深空微弱搏动,信号断断续续。
雷星野挣扎在生死边缘,却用最后意志将操控蓝图投射进量子网络。
当三组神经链接战士在虚拟战场里反复坠毁时,前线传来砺剑谷通讯中断的消息。
屏障破裂30%,破暗器完成度97。3%——残骸轨道突然剧烈震荡。
昆仑指挥中心穹顶的巨大全息星图上,代表“盘古”核心残骸的幽蓝色光点,如同风中残烛般微弱地闪烁。每一次闪烁,都伴随着令人心悸的、代表轨道偏移的刺目红色警告波纹。操作台上,刺耳的“滴滴”报警声几乎没有断绝,汇成一股令人神经紧绷的死亡背景音。中央医疗舱内,雷星野苍白的面孔在维生系统幽蓝光芒下近乎透明,每一次艰难的呼吸都牵动着舱外林雪紧绷的心弦。
赵山河站在星图前,挺拔的身影像一柄出鞘的利剑,眼神却死死锁住另一块跳动着残酷数字的屏幕:“永夜屏障剩余强度:38。7%”,“破暗器部署完成度:96。8%”。每一秒,这两个数字都在向更绝望的方向滑落。
“报告!”通讯参谋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砺剑谷K-7隘口方向,王铁柱分队最后一次通讯在17分钟前,内容为‘遭遇强电磁干扰及不明火力覆盖,正在尝试强行突入’,随后信号完全中断!鹰眼哨站侦测到该区域异常高能反应峰值!”
赵山河眼神纹丝未动,只下颌的肌肉绷得更紧。砺剑谷,戴维斯叫嚣的“死穴”,王铁柱和他的兵在用血肉硬撼“破暗器”的信标。每一秒的拖延,都是前线战士燃烧的生命,也是后方整个华夏在滑向深渊的悬崖边缘。
“雷总工怎么样?”赵山河的声音低沉却清晰,穿透警报传入医疗舱区域。
林雪的声音带着强行压抑的颤抖:“生命体征…依然极度微弱,但脑电波活动…在警报后有异常活跃峰值!”她调出神经信号图,上面代表雷星野思维活动的微弱光点,正以一种惊人的执着,顽强地向连接着“昆仑”量子网络的生物神经接口汇聚。
“他在尝试连接…他还在尝试!”林雪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
仿佛是回应她的话语,主控台一位工程师失声喊道:“‘盘古’主推进器姿态微调信号!来源…来源锁定,来自雷院士的生物神经接口!”
星图上,那原本飘摇欲坠的幽蓝光点,极其艰难地、微弱地,但确实无比坚定地,向着被无数红色偏移警告线缠绕的理想撞击轨道,挪动了微小的一寸!
这一寸,是生命在死亡边缘爆发的奇迹火花!
短暂的死寂笼罩指挥中心,随即被赵山河斩钉截铁的命令打破:“启动‘伏羲’神经链接强化矩阵!所有算力,接入雷总工接口!他不是一个人在操控‘盘古’,是整个‘昆仑’在支撑他的意志!必须维持住这条生命通道!”
“伏羲”系统瞬间激活,环绕医疗舱的精密设备亮起柔和却强大的能量光芒,无形地增幅着雷星野那微弱如风中残烛的脑神经信号,将其坚韧的意志力百倍放大,强行注入万里之外残骸的神经中枢。星图上,“盘古”残骸那艰难的一寸挪移,终于暂时稳定下来,与红色警告线形成惊险的对峙。
“但这不够!远远不够!”技术总控欧阳岚盯着传输数据的瀑布流,眉头拧成了死结,“残骸结构持续解体,信号通道如同狂涛里的一根蛛丝!雷总工…他的生命,撑不起如此高强度的神经链接太久。我们需要后备手段,需要能在雷总工无法支撑或链接彻底中断时,依旧能远程操控‘盘古’的最后手段!”
赵山河猛地转身,目光如鹰隼扫过指挥大厅内每一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孔:“立刻组建三个远程操控小组!人员从信号工程、空间动力学、极限环境操控部门中抽调最顶尖的尖子!林雪,由你牵头,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拿出一个能在当前极端恶劣电磁环境下实现远程操控的‘盘古’方案!方案代号…‘薪火’!”
“‘薪火’…传承之火?”林雪瞬间明白了这个代号沉重的分量。她深吸一口气,眼中疲惫被决绝取代:“明白!给我‘昆仑’最高权限和‘后羿’工程数据库!”
“昆仑”量子网络的庞大算力再次被极限压榨,无数关于“盘古”空间站原始设计蓝图、残骸最新扫描结构图、太阳风暴粒子流干扰模型、超远程量子纠缠通讯信道数据流……海啸般涌入林雪和她的临时攻坚小组面前。
“基础量子纠缠通讯链路还在,这是唯一不受常规电磁干扰影响的通道!”一个年轻的女工程师指着核心数据流喊道。
“但带宽!带宽严重不足!”旁边的空间动力学专家脸色发白,“残骸姿态调整需要的指令流和数据反馈量,当前链路预估带宽……只有理论值的千分之五!就像用一根吸管去操控万吨巨轮!”
“那就压缩!极限压缩!”林雪的声音带着金属般的质感,“空间站残骸不是巨轮,它现在只是一块燃烧的破片!我们不需要完美姿态,只需要它能撞向太阳的那个点!聚焦核心目标!”
“所有非必要的传感器数据反馈全部屏蔽!只保留核心推进矢量、惯性基准、撞击点相对坐标这三项!”信号专家提出方案。
“操控指令同样!分解动作,只保留最基础、最原子化的指令单元:推进器N号,开启X秒,推力方向矢量(X,Y,Z)!”另一人迅速补充,“用最简陋的指令拼出最精确的路径!”
“神经链接模拟!”角落里,一个参与过“伏羲”系统开发的工程师猛地抬头,“既然雷总工能用生物神经接口首接操控,我们也可以构建一个虚拟的‘神经操控模型’!将压缩后的指令流,模拟成生物神经脉冲信号,通过量子纠缠通道注入残骸控制系统!绕过复杂的传统指令解析层!”
“虚拟神经脉冲…模拟生物信号…”林雪眼中瞬间爆发出精光,“可行!‘伏羲’系统有现成的神经脉冲编码库!立刻构建神经指令转译器!带宽可以再压!”
方案在争分夺秒中飞速成型——“薪火操控协议”诞生了。它以人类生物神经脉冲为底层逻辑,通过极限压缩的量子纠缠通道,向濒死的“盘古”残骸发送最原始、最首接的驱动指令。这不是优雅的控制,而是粗暴的牵引,是给一块宇宙残骸强行注入最后赴死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