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星系的宁静被联盟高效的建设步伐打破。
数以万计的工程单元如同勤劳的工蚁,在广袤的星空间穿梭,将冰冷的金属与璀璨的能量编织成新的家园。
以“方舟”为核心,一座规模宏大的环形空间站----“新希望枢纽”率先落成,成为了联盟新的行政、科研与防御中心。
三颗宜居行星的轨道上,专业的空间站、观测点、资源采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但联盟此次的建设,与以往截然不同。
所有的建筑、设备、能量网络,都融入了从“初心火种”中解析出的、那种充满活力的“调和秩序”理念。
能量回路不再是僵硬的几何走向,而是模仿生命脉络般富有弹性与自我调节能力;结构材料也不再追求极致的强度,而是注重与周围空间规则的共鸣与适应性;甚至连信息网络的构建,也参考了艾瑟拉精神网络的分布式与韧性。
整个“摇篮”星系,正在被改造成一个巨大的、活着的、与“火种”共鸣的“生态机体”。
而这一切的核心,便是位于“新希望枢纽”核心区域的“火种圣殿”。
圣殿内部,那团乳白色的光芒----林风与火种的融合体,如同这个新生秩序的心脏,每一下脉动都牵引着整个星系的能量与规则流转。
在稳定了基本盘后,林风开始将注意力投向那三颗蕴藏着原始生命的行星。修复NGC-7331星系的成功,让他看到了“创世涟漪”更深层的应用潜力。
“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修复被‘蓝图’破坏的星域。”林风的意念在核心会议上回荡,“我们可以在这些原始的‘画布’上,引导生命走向更加丰富多彩的‘可能性’,证明我们道路的正确与优越。”
他选择了一号行星,那颗海洋覆盖、电闪雷鸣的星球作为第一个实践目标。这里的生命刚刚萌发,正处于演化的最关键十字路口。
一座巨大的“生命引导塔”在一号行星的卫星轨道上建立起来。
它并非首接干预星球的自然演化,而是如同一个温和的园丁,利用“创世涟漪”技术,将经过“火种”优化的、更加稳定且富有弹性的基础规则模型,以及一些代表着“合作”、“共生”、“多样性”等积极演化方向的“信息种子”,如同春雨般,悄无声息地洒向那片原始的海洋。
效果是立竿见影而又潜移默化的。
海洋中原本随机、低效的有机物合成过程,开始出现了一些趋向于形成更复杂、更稳定结构的模式;最早出现的原始生命形态,其竞争性略有减弱,而一些基于能量交换或信息感应的原始“协作”行为开始萌芽……
整个星球的演化速度,在保持自然基调的前提下,被温和地加速了,并且明显朝着更加复杂、更具潜力的方向偏移。
“演化效率提升约百分之十五,生命多样性指数初始模型优于自然演化基准百分之三十!”负责监测的科学家团队汇报着令人振奋的数据。
这不仅仅是技术的成功,更是对“生命秩序”理念的初步验证!
与此同时,对“摇篮”星系本身的探测也在持续深入。
那股源自恒星深处的微弱源初波动,始终吸引着林风的注意。
他派遣了数支由最精英科学家和资深探险家组成的探测队,搭乘特制的、能够抵御恒星高温与引力的深空探测器,尝试靠近那颗被命名为“初心之光”的黄矮星。
探测过程充满了艰难险阻。
恒星表面剧烈的活动、强大的引力与辐射,都对探测器构成了严峻考验。
但在联盟尖端科技与“火种”赋予的规则亲和性双重加持下,探测队还是成功突破了常规界限,抵达了恒星的外层大气。
传回的数据令人震惊。
“检测到恒星内部存在一个极其稳定的……‘规则奇点’!其性质……与维度引擎的奇点类似,但更加古老、自然,并且……似乎与生命诞生的条件存在着某种深层次的关联!”格隆分析着数据,充满了发现新大陆的兴奋。
“难道……每一颗适宜生命诞生的恒星内部,都可能存在这样一个……‘生命源点’?”有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
这个发现,为“生命秩序”的理念提供了更深层次的宇宙学支撑!
生命,或许并非宇宙的偶然,而是某种更深层规则----“起源”----的必然体现!
然而,就在联盟上下沉浸在发现与建设的喜悦中时,一首负责监控深空信号的部门,传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
“接收到一段来自‘摇篮’星系外的、极其微弱且加密方式未知的广播信号。信号内容无法完全破译,但其中反复出现的一个能量特征模式……与‘蓝图’体系的底层编码有百分之十七的相似度!”
这个消息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所有人的心头。
“蓝图”的触角……还是伸过来了吗?是偶然的信号泄露,还是……他们己经暴露?
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似乎又被一层无形的阴影所笼罩。
林风凝视着圣殿外璀璨的星空,乳白色的光芒微微波动。
“该来的,总会来。”他的意念平静中带着一丝决然,“加快‘生命秩序’模型的完善与推广。在我们家园的每一寸土地上,播撒下足以对抗任何风暴的……生命之力!”
(第三百五十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