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变得平静而轻快,由于食物的充足,越冬物资的准备充分,山坳村甚至组织了热火朝天的围猎行动,甚至每一户人家都分到了三西斤野生动物的肉,可能是野猪肉、野兔肉、鹿肉、鱼肉等等。这个冬天的山坳村有了光明,有了温暖,没有冻死一个人。
严寒虽未完全退却,但南宝山坳己顽强地透出丝丝生机。溪水冲破薄冰,欢快流淌;山坳村新拓的坡地上,越冬小麦的嫩绿倔强地刺破褐土。村舍又添了几间,炊烟袅袅,与堡垒方向水力发电机平稳的嗡鸣交织,竟谱出一曲末世中奢侈的“安稳”谣曲。
最大的蜕变在于防御。历经钢铁厂血战的洗礼与秩序团无声的封锁,山坳村与堡垒间的纽带淬炼得坚不可摧。陈默兑现的电力照亮长夜,苏晴的医疗保障降低了死亡率,流民们则以绝对的忠诚与劳力回报。巡逻队又扩充至二十人,经张卫国一手严酷操练,人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装备也今非昔比:人手一把钢铁厂打造的粗犷散弹枪,腰后别着砍刀或磨尖的钢筋长矛。他们牢牢扼守外围,使堡垒核心十八人得以抽身,聚焦于更关键的使命——为生存与发展,向远方索取希望。
如今陈默团队己经发展到了十八人,这里不得不再次向大家介绍一个我们这些主角,他们己是血脉相连的家人:
陈默和林晚夫妇:南宝山的首领,陈默目光沉静,决策如山;林晚清冷似冰,弓弦低语即是死亡。
张卫国:铁血脊梁。老兵不死,严苛训练铸就团队锋芒。
吴磊和苏晴夫妇:智慧与仁心。吴磊沉迷技术,肩负起南宝山的水电网络以及对外联络;苏晴妙手回春,抚慰身心。
李三和王翠花夫妇:李三灵巧狡黠,是搜索小队的主力;王翠花泼辣干练,物资管理得井井有条,是监狱堡垒的后勤部长。
林小满:坚韧之花,是苏晴的好帮手,可以算是半个医生了,也是搜索小队的精兵,近战身手不输陈默。
赵磊:混迹于城市和南宝山团队之间,情报之源。
老葛(葛春明):火药狂人,致力于研究火药的无烟化和威力增强。
大刘(刘建国和小孙(孙志勇):工匠师徒。大刘沉默巧手;小孙勤勉成长。他们致力于收集各种机械和机床,梦想是让团队实现弹药自由。
王大柱:力量磐石,忠诚无畏。
李铁:鹰眼枪手,沉稳可靠。
周小山:山林之子,追踪专家。
孙小海:机械灵魂,车辆神医。
吴伯和陈姨夫妇:是南宝山团队的农业专家,不遗余力的指导这山坳里的几百人种田,末世前他们或许是老师、工人、服务员、老板,现在都是农民。
闲暇时,陈默将团队分为两队,一队(陈默、林晚、林小满、李三、刘建国、孙志勇),二队(张卫国,王大柱,孙小海,周小山,李铁,葛春明)轮流出击,目标明确:搜寻机床、化工原料、零件、燃油、弹药……一切能撬动命运齿轮的物资。
丧尸快要腐烂干净了,如果没有相互残杀,人类文明仿佛就要重启,可惜人口百不存一,除了少部分人类聚集区,这广阔的天地己经成为了发大片的无人区,默默的等待中人们去探索,去寻访文明的遗存。
秩序团果然还是比钢铁厂有秩序,现在两个团队只有正常的贸易往来,各自向不同方向发展,鲜少有正门冲突。
外出搜寻物资成为了像旅游一样值得期待的的事情。今天轮到一队出征:目标——邻县农机生产厂
一大早,王翠花就为大家准备好了7天的口粮,陈默亲率一队:陈默、林晚、林小满、李三、大刘、小孙。驾驶着崭新的长城炮皮卡和五十铃皮卡,载着武器、工具和希望,驶向西北方未知的丘陵——一个旧地图标注的农机厂。
长城炮内气氛微妙,陈默悠闲的驾驶着皮卡车匀速行驶,林晚坐在副驾看向窗外,林小满坐后排看向另一边窗外,他们本来应该聊点什么,但是不约而同的没有说话。
远离控制区,风险未知。正如赵磊所言,成规模尸群己稀,零星丧尸不足为惧。真正的威胁,是荒野本身——破碎的道路、隐匿的陷阱、以及……己然复苏并更加危险的野生动物。
“右前方,注意!”李三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林晚锐利的目光锁定一片枯黄草甸。几只体型硕大、毛色脏污、眼泛凶光的野狗正在撕扯一团模糊的血肉。引擎声惊扰了盛宴,它们抬起头,龇出染血的獠牙,目不转睛的盯着缓缓驶过的两辆皮卡车。
“它们吃的是不是人?”林小满握紧81式步枪,指节发白。“节省弹药,加速通过。”陈默按住对讲机,声音平稳,目光如炬。前车应声加速,扬长而去,陈默也加速跟上,那群登着血红眼睛的野狗没有任何动作,默默的目送车队离开。。
五十铃皮卡车内,“人活得战战兢兢,这些东西倒越发猖狂。”大刘闷哼一声,继续低头擦拭刚给他配发的54式手枪,小孙紧张地咽了口唾沫,将车窗摇得更紧。
颠簸近两日,依凭地图与残存路牌,目标渐近。将皮卡藏匿于半塌农舍后,小队徒步潜行。李三与林小满作为尖兵,悄无声息地摸向厂区。
农机厂伏于干涸河沟旁,规模不大,红砖厂房破败倾颓,围墙大多坍塌,空气中铁锈与尘埃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