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小说

秋天小说>末世余辉,生存 > 第118章 静默的启程(第1页)

第118章 静默的启程(第1页)

中秋月夜的决议,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迅速扩散至南宝山堡垒的每一个角落。去往“千湖之城”的构想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而是变成了一个需要付诸实际行动的战略目标。尽管最终是否成行仍需取决于先遣队的探查结果,但全力以赴的准备工作,己然紧锣密鼓地展开。

陈默首先召开了核心层会议,明确了第一阶段任务:组建并派遣一支精干的先遣队,沿推测路线向东探索,尽可能接近千湖之城势力范围,核实情报,评估迁徙可行性及风险。

先遣队人选成为了第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这需要勇气、实力、应变能力以及专业的搭配。大家有想去的,有不想去的,最终陈默没有确定人员,而是给大家充分的考虑时间,但是前期准备工作己然悄然铺开。

孙小海的修理作坊成为了最繁忙的地方。三辆即将承担远征使命的车辆被开了进来:那辆威猛的改装房车、一辆五十铃D-Max皮卡、一辆长城炮皮卡。孙小海负责,大刘、小孙师徒以及老葛被抽调过来协助。

五十铃和长城炮皮卡:加装雨棚与副油箱两辆皮卡的任务是装载大部分物资、充当探路前锋和机动支援。孙小海带领大刘小孙,首先为它们加装了坚固的钢制防滚架,然后在防滚架上搭建了可拆卸的高强度帆布雨棚,用牛皮筋和插销固定,既能防雨防晒,又能快速拆卸应对突发状况。“这里,这里,要加固!”大刘指着车斗与车架的连接点,“满载跑烂路,劲儿大着呢!”他和小孙挥舞着焊枪,火花西溅,将加固钢板牢牢焊死。接着是加装副油箱。他们从废墟里淘换来合适的废旧油箱,经过彻底清洗、压力测试后,由孙小海精准地接入原车油路系统,并加装了手动切换阀。这使得每辆皮卡的续航里程大幅增加。“电路也得改,”孙小海嘀咕着,给两辆车加装了额外的USB充电口,方便给电台、对讲机、强光手电等设备充电。轮胎全部更换为更深花纹的全地形越野胎,并配备了双备胎。底盘关键部位也加装了简单的钢制护板,以防被尖锐石块刮伤油底壳或变速箱。

改装房车:最后的检修与系统整合这辆由“独眼狼”杨震的座驾改造而来的庞然大物,是队伍移动的堡垒和核心生活舱。孙小海对它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全面体检和升级。动力与传动系统:更换了柴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仔细检查了涡轮增压器和高压油泵工况,调整了气门间隙,确保发动机处于最佳状态。变速箱、分动箱、前后桥的润滑油全部更换。防御系统:原本就覆盖车身的铆接钢板再次检查加固。车顶的旋转瞭望塔进行了保养,虽然暂时没有合适的机枪配备,但结构完好,必要时可以站人瞭望或使用轻武器。车内原有的固定床铺和折叠沙发床检查了结构,更换了发霉的填充物,用新搜集的干净被褥铺垫。小型液化气罐固定架检查,配套的猛火炉灶调试正常。加装了一个手动加压的净水器,可以从溪流湖泊中取水初步过滤。所有橱柜和暗格检查,合页上油,锁具调试。能源系统升级的重点!车辆自带的大容量电瓶和行车充电系统保养完毕。新增太阳能充电系统!吴磊贡献出了他珍藏的、从多个废墟中搜集拼凑而来的六块100W单晶硅太阳能板。孙小海和大刘小心翼翼地在房车顶部焊接了牢固的支架,将太阳能板铺设上去,角度略作调整以最大化吸收阳光。线路通过精心设计的防水孔引入车内,连接到一个2000Wh的锂电池组和智能太阳能控制器。这套系统可以在日照充足的情况下,不但满足车内照明、小型电器和通讯设备的用电需求,还可以满足车内冰箱,电磁炉等生活电器的使用要求。极大减少了发动机怠速发电的油耗和噪音。另外准备了三台大容量移动电源(用于给各种设备离线充电),作为能源补充。检查并加强了房车后部的重型拖车钩,准备拖挂那个从食人族营地附近带回的卧式车载储油罐。孙小海和大刘为油罐制作了结实的钢制拖挂架和刹车灯系统,确保拖行安全。

车辆准备就绪,燃油便成了重中之重。三辆车都是柴油车,简化了后勤,但需求量巨大。

陈默和李三带队,加大了外出搜寻的频率和范围。他们重点排查了地图上标注的物流中心、长途汽车站、建筑工地、以及偏远地区的加油站。过程充满危险:一次在一个废弃工地,他们险些掉入被杂草掩盖的深坑;另一次在一个加油站地下油库,遭遇了盘踞其中的大量鼠群,多人闲着被咬伤;还有一次,与另一伙同样在搜刮燃油的幸存者小队狭路相逢,双方紧张对峙,最终凭借陈默这边的装备优势和克制态度,对方选择了退让。辛苦总有回报,他们陆续带回了十几桶宝贵的柴油。

另一条线,吴磊和赵磊则深入秩序团控制的集市。吴磊用堡垒储备的几百斤新鲜稻谷、自己手工制作的大功率手摇发电机和几块高性能军规电池,己老鼠搬运的方式,成功神不知鬼不觉的分批次从秩序团手中换回了足足两大桶近200升柴油。同时,吴磊再次找到老马,提出了购买另一套无线电台的要求。“老弟,你这可是紧俏货啊!”老马搓着手,小眼睛闪着精光,“现在这世道,能通话就是多条命!价格可不便宜……”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吴磊最终用200斤粮食、十盒未开封的抗生素和50发7。62毫米手枪弹,换回了一套性能尚可的军用电台以及配套的备用电池和充电器。这套电台将成为先遣队与南宝山基地保持联系的生命线。

王翠花和林小满则带领女眷们,日夜不停地准备各种物资:大量烤制耐储存的粗粮饼、肉干;腌制咸菜,苏晴准备了丰富的抗生素、止痛药、止血粉、纱布、净水片以及……手术器械。各种维修工具、撬棍、绳索、照明设备、净水设备、野营炊具……应有尽有。

两个月的时间在紧张的筹备中飞逝而过。

三辆车并排停放在广场上,己然脱胎换骨。

头车:五十铃皮卡,加装雨棚和副油箱,满载物资,负责开路和预警。中军:改装房车,如同移动的钢铁堡垒,顶部太阳能板闪闪发光,后面拖着沉重的油罐,是队伍的核心和生活保障。断后:长城炮皮卡,同样加装雨棚和副油箱,负责断后和侧翼警戒。

所有车辆都进行了满载状态下的路试,孙小海逐一调试了每一项功能。电台设备由吴磊亲自测试,与基地电台进行了通联,信号清晰。

所有物资被分门别类,暂时存放在专用仓库,只待出发之前装车。

这一天,堡垒核心成员再次围坐在那间熟悉的会议室,灯光将每个人的表情都照得格外清晰。气氛凝重而肃穆。

陈默没有绕弯子,开门见山:“东西都备齐了。路,到底走不走,谁走,今天必须定下来。”他目光扫过众人,“还是那句话,自愿为主,但必须考虑队伍的功能搭配和堡垒的留守需求。都说说吧。”

沉默片刻后,李三第一个叼着根草茎,吊儿郎当地举手:“陈默,这活儿舍我其谁啊?探路、摸点、撬门开锁,没我这‘妙手’,你们怕是连人家大门都进不去。”他的语气带着惯有的戏谑,但眼神却异常认真。

林晚轻轻握住陈默的手,语气平静却坚定:“我去,第一你走了我舍不得,第二我的枪法在坐的各位怕是都不如我吧。”她的话语简短,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

孙小海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但很坚决:“车离了我可不行,路上趴窝了咋整?我得去。”

周小山眼神锐利,带着山林猎手的沉稳:“我熟悉野外,能找路,能预警,能打猎。我去。”

王大柱瓮声瓮气地开口,拳头捏得咯咯响:“俺力气大,能扛东西,能修工事,谁想动咱车队,先问问俺的工兵铲答不答应!”他看向陈默,又看了看张卫国,补充道,“俺家就在外面村里,跟媳妇经常对我说南宝山给了我们新生,俺们要好好回报南宝山的陈默首领和苏晴医生。”

李铁站起身,挺首腰板,带着军人的干脆:“队长,我申请加入。长途行军、警戒布防、火力支援,我都在行,张叔要守好我们的家,这次就我替他去吧。”他的目光与张卫国交汇,充满了请战的意味。

令人稍稍意外的是,林小满也站了起来,她看了一眼苏晴,深吸一口气道:“默哥,我也想去。苏姐要留下来主持大局,医疗不能缺人。我跟着苏姐学了这么久,常见伤和处理没问题。而且……我也想出去看看。”她的眼神里有一丝渴望,也有一丝证明自己的决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