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田大队的无籽西瓜开始打秧子的时候,于三妹和张海旺也跟着货车回来了。
沐春生和江燕子租的是市运输大队的货车。
第一趟是她们俩跟车跑的,第二趟就带上了于三妹,第三趟把张海旺也带上了。
于三妹之前跟沐春生和江燕子借钱买了艘渔船,攒下了些本钱。
不过现在近海捕鱼的船越来越多,要想有好渔获,得换更大的船,驶得更远一些,甚至在海面上过几夜才行。
于三妹的女儿于星,现在的年龄刚刚够进托儿所。
托儿所可不兴照管孩子过夜,偶尔一次求求情可以,但是不能长久。
沐春生知道情况后,就找到于三妹,问她愿不愿意帮忙跟车跑生意。
跟车对货对账这种事,她和江燕子可不想捏在手里。
什么都自己干,那得累死。
盘子铺大了,得找人,得用人。
当初如果不是沐春生和江燕子,于三妹在医院生孩子的时候就得活不下去。
对于沐春生和江燕子,于三妹是百分百信任。
所以沐春生和江燕子问她想不想干这活儿,于三妹一口就答应了。
她还年轻,有劲儿,有什么不会的,就跟在沐春生和江燕子后面学。
一回学不会,多学两回总能学会的。
而且货车从广市开去安县,一天完全能够一个来回,还不耽搁她照顾女儿。
现在日子过得有盼头,于三妹心里憋着一股狠劲儿,跟车出去了一趟,居然就理顺得七七八八了。
沐春生和江燕子打算把这项工作就交给于三妹了,没想到于三妹第二天带了张海旺,也就是鱼蛋过来。
问她能不能带上鱼蛋一个,到时候工资她和鱼蛋一人拿一半。
鱼蛋这孩子机灵,家里虽然因为妈妈患有地中海贫血,导致家境困顿,但是鱼蛋都是走正道挣钱。
沐春生对鱼蛋这孩子印象蛮好的,直接一口就应了,还另外给鱼蛋发一份工资。
于三妹和鱼蛋两个有商有量的,把跟车交货结账这事打理得清清楚楚。
每趟回来,只要不是太晚,都会过来给沐春生和江燕子两个人交账。
沐春生收了货款,正好把于三妹和鱼蛋这两人的工资点出来发了,顺口叮嘱了一句:
“鱼蛋,你现在也是拿工资的人了,可得多买点好吃的,和你妈一起把营养补上来啊。”
鱼蛋紧紧按着装工资的衣服内袋,笑眯了眼:“春生姐,家里现在餐餐都有鱼吃的。”
江燕子眉梢挑起:“咦,你爸打的鱼不是都要往外卖吗?”
“现在也卖的。”鱼蛋连忙解释,“不过都会给家里留上一些。
加上我妈现在身体好了不少,还接了帮人补渔网的活,家里又养了鸡,鱼肉和鸡蛋这些常吃到的。”
江燕子笑道:“那你工资可以攒起来,以后娶媳妇用了?”
鱼蛋红了脸,很认真地解释:“燕子姐,我的工资不攒。我拿去报夜校了。
我爸妈说了,我得好好学习,多学点本事,以后才能跟你们一样有出息。
另外……”
鱼蛋有些期期艾艾的,“呃,另外……”
沐春生看向鱼蛋,鼓励道:“还有什么事,鱼蛋你只管跟我们说。”
鱼蛋不好意思地点点头:“以后在外面能不能叫我的大名,别再叫我的小名了?
我觉得,就是,跟车吧,叫我小名,人家总觉得我还是小孩子……”
鱼蛋说得有些乱,沐春生和江燕子却是明白了。
奋发图强的少年现在开始要成长当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