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小说

秋天小说>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运河3(第1页)

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运河3(第1页)

不提杨汲心中胡思乱想,赵煦却是看着那沙盘上的山川河流,终于回忆起了一些东西。

“济水、汶水……”

“临清……郓州……”

赵煦轻声呢喃着,脑海中的记忆更清晰了。

他的手,抚过山川。。。

风卷残云,暮色如墨泼洒在汴京城头。耶律琚立于钟楼之巅,手中铜铃余音未绝,却觉脊背生寒??那声音不似人间回响,倒像是从地底深处、井口幽冥中爬出的召唤。他低头凝视掌心,新铸的铜铃表面光滑冷硬,银丝缠绕成井纹,仿佛一道封印,又似一条引路的绳索。

远处慈恩寺古槐上的旧铃仍在轻颤,声波交错,竟隐隐形成某种古老节律。耶律琚闭目细听,忽觉脑中浮现幼时北国萨满诵经之声:**“铃动魂归,血启轮回。”**

他猛然睁眼。

这不是巧合。刘夫人从未真正消失,她早已将意志织入这铃声之中,如同蛛丝般悄然蔓延于朝野之间。冯延寿之死不是终结,而是献祭??一场以命换命的仪式,只为唤醒沉睡的“白鹰社”残脉。

甘兰进匆匆登楼,衣襟沾露,神色凝重:“大人,礼部刚收到辽使密函……他们点名要遣返之人,并非萧后私生子,而是‘耶律氏遗孤’。”

耶律琚瞳孔一缩。

“怎会牵连到我族?”他低声道,“我耶律一门早已断嗣,何来遗孤?”

甘兰进压低声音:“据查,元丰六年冬,先帝曾秘密收养一名契丹婴儿,由宫中乳母抚养,后交予慈恩寺代为照看。那孩子……姓耶律。”

耶律琚心头剧震。

他记起来了。清源司案初起时,他曾调阅过宫中育婴簿册,其中一页被人为撕去,仅剩半角火漆印,正是梅花纹。当时未加留意,如今想来,那是掩盖一段禁忌血脉的痕迹!

“所以辽人所求,并非政治筹码,”他缓缓道,“是血缘认祖。他们知道那个孩子活了下来,而且……极可能与我有亲。”

“更可怕的是,”甘兰进咬牙,“慈恩寺住持昨日圆寂,临终前留下八字遗言:‘铃起井开,兄归弟见。’”

耶律琚握铃的手微微发抖。

兄归弟见?难道……自己还有个弟弟?一个被送入宋宫、藏匿三十余年的亲弟?

他忽然想起母亲临终前的话:“你走之后,我还有一子,托付南方便民僧,切莫相认,否则祸延两朝。”

那时他以为母亲神志昏聩,胡言乱语。如今看来,竟是真事!

“刘夫人知道这一切。”耶律琚喃喃,“她赠我铜铃,不只是警示,是在引导我走向真相??她要用我的血,点燃最后的火种。”

甘兰进脸色煞白:“若此事属实,大人您便不只是大宋臣子,更是辽国宗室。一旦身份曝光,无论您是否知情,都会成为两国博弈的棋眼!陛下不会容您,辽人也不会信您!”

“那就让他们都看不清。”耶律琚冷笑一声,将铜铃收入怀中,“我要亲自去慈恩寺。”

当夜,月黑风高。耶律琚乔装成游方道士,携甘兰进潜入慈恩寺。山门紧闭,香火冷落,唯有后院一座小庵灯火未熄。推门而入,只见蒲团上端坐一老僧,双目微闭,面容枯槁,却赫然与自己有七分相似!

“你来了。”老僧开口,声音沙哑如锈铁摩擦。

耶律琚脚步一顿:“你是谁?”

“我是你该死却未死的弟弟,耶律琢。”老僧睁开眼,眸光如刀,“也是当年那个被送入宋宫、改名换姓、剃度出家的‘遗孤’。”

空气骤然冻结。

耶律琚喉头滚动,几乎说不出话:“母亲……她说你会死在路上。”

“我差点死了。”耶律琢冷笑,“可有人救了我,把我藏在寺中,教我读汉书、习佛法,也让我记住自己的名字、自己的仇。”

“谁救的你?”

“刘维桢。”

耶律琚如遭雷击。

“先父查‘北枢案’时,发现朝廷竟暗中接纳契丹皇族弃子,借此牵制辽国内政。他认为此举卑劣无耻,欲上奏揭露,却被冯景拦截。他无力救你全家,只能保住最后一个孩子??也就是我。”耶律琢缓缓起身,“他把我交给慈恩寺住持,嘱咐三件事:第一,永不还俗;第二,不许复仇;第三,等一个人回来。”

“等我?”耶律琚声音颤抖。

“等你醒悟。”耶律琢盯着他,“你一直以为自己是在追查正义,其实你只是在走他为你铺好的路。铃声是信标,井是入口,而我,是你必须面对的最后一道试炼。”

耶律琚踉跄后退一步,脑中翻涌如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