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哗啦啦”把报纸展示给隔壁的男教授:“有时候真是不得不承认哈,用高考分数来筛选学生有点作用的,中大的好像是比咱们学校厉害一点。”
男教授“老孙”侧过头,快打量一下:“嗬!现在的大学生可真有钱,不过老薛啊,这是家里人资助的吧。”
“未必喔。”
薛姓女教授摇摇头:“这个学生我早就关注了,他上学期就开始创业,中大学习网你没听过吗?”
“这是中大学习网的创始人?”
老孙诧异的问道。
陆曼本来没怎么没怎么关注同事间的闲聊,可是听到“中大学习网”,正在敲键盘的手指突然顿了一下。
“是啊。”
薛教授还在感叹道:“都不知道这个学生的创业能力,到底是岭院教出来的,还是他本身就有这个天赋。”“岭院?”
陆曼心中又是一动,于是开口问道:“薛教授,报纸上什么新闻?”
薛教授对陆曼的态度,远不像对老孙那么随意。
她把报纸拿稳,双手递过去说道:“中大学习网的创始人,那个大一年级的学生。新闻报道他砸下2万用于网络软件的研,还联合中大华工成立一家计算机研究所……”
“2万?”
陆曼不动声色的推了推金边眼镜。
2万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是一辈子都不能摸到的财富,但是对于陆曼这种家庭,并非遥不可及。
中信宋作民的收入很高,时代的福利,最先体现在金融就业者的薪资上。
并且,如果宋作民愿意下海做生意,以他的名声和影响力,能够撬动的资本可能达到好几亿。
所以陆曼并不眼红,她只是惊讶陈着一个年轻人,家庭一般般的大学生,到底是怎么拿出2万的?
正在疑惑的时候,手机突然响了起来,丈夫打来的电话。
“喂?”
陆曼踩着小高跟,来到外面走廊接通:“什么事?”
“你看到新闻报道没有?”
宋作民问道:“陈着投了2万……”
“我正在给学生改论文。”
陆曼本来不想承认,但是突然想起上个月闺女生日,陈着的一些行为,改变了自己对他的固有印象。
于是,她又加了一句:“后来听同事说了。”
“怎么样?”
宋作民声音里颇为欣慰:“陈着居然不声不响搞出这么一大笔投资,我都吃惊了许久。”
“很多吗?”
陆曼不是抬杠,而是真心的问:“对很多企业来说,2万才刚刚达到门槛吧。”
“不是这样看问题的。”
宋作民耐心的解释道:“投资可不是倍数增长,不是说今年2万,明年4万。在经济学上,投资往往是指数增长,今年2万,明年可能就1个亿,后年5个亿这种趋势。”
“陈着哪里有这么多钱的?”
陆曼不禁问道:“学习网应该没这么赚钱吧。”
“不好说,但是能够公开,这笔钱来路一定是清白的。”宋作民饶有兴致的怂恿:“要不,你去问问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