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东南西北4个方向,制造出四条直通外界的通道。
以后新生产出来的七代战机和晨光级运输舰。
甚至规格注定会更高一级的基地车。
都可以通过这四条专用的通道,离开避难所。
“空天母舰制造厂,名为工厂。”
“实际总面积达到了300万平米。”
“足以容纳下100多艘晨光级运输舰,或者更多数量的七代战机。”
“如果算上多层结构。”
“实际能够容纳的数量,至少还要翻几倍。”
“预留4条直通外界的通道。”
“能够增加战斗时,受到损伤的七代战机返厂维修的效率。”
“变相的提高综合战斗力。”
“算是一种积累战斗底蕴的设计。”
“另外,如果只是平常用于运输物资和人口的话。”
“其实没有必要让它们返回工厂。”
“直接在外边卸货,更加安全。”
能够飞行的晨光级运输舰。
对于停泊的港口并不怎么挑。
随便建在哪一层都行。
苏武在略作考虑后,打算在未来的第9层和第10层的外墙上。
直接建造一座可以折迭收回的空港。
平常的时候。
空港会呈现展开姿态。
供多艘晨光级运输舰和七代战机临时停靠。
位于内部的乘客和物资,从港口下来后,可以通过那两层内复杂的内部交通轨道。
快速地分流到其他避难所层。
而万一遇到不可抗拒的灾难。
这座空港则会自行收缩起来,隐藏进避难所的外墙内部。
到时候,恢复了完整的圆柱形体态的避难所。
将可以以最强大的防御姿态。
直面任何威胁。
“农家小院避难所,一直维持着整体规则的圆柱体外形。”
“就是为了获得最大化的物理抵抗能力。”
“虽然不希望,也未必会用到。”
“但用不用是一回事。”
“有没有,又是另外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