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卿,何事如此惊慌?”朱由检问道。
杨嗣昌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这密信是朝中一位大臣送来的。信中说,南方有一股势力正在秘密集结兵力,似乎有不轨企图。”
朱由检神色凝重,紧盯着杨嗣昌问道:“杨爱卿,南方势力秘密集结兵力,这可不是小事。信中可提到他们集结的规模以及可能的动向?”
杨嗣昌眉头紧锁,回复道:“陛下,信中并未提及具体兵力规模,只说他们行动极为隐秘,动向不明。但依臣看,这股势力来者不善,恐怕会对我大明江山造成威胁。”
孙传庭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不管这南方势力有何图谋,我们都应未雨绸缪。当务之急,是尽快派人前往南方探查,摸清他们的底细。”
洪承畴也点头称是:“孙大人所言极是。同时,京城刚经历大战,虽击退北方势力,但也损耗不少。我们需抓紧时间整顿军备,恢复实力,以防南方势力突然发难。”
朱由检沉思片刻后说道:“就按二位爱卿说的办。杨爱卿,你负责选派得力之人,尽快前往南方探查情况,务必将南方势力的一举一动详细奏报。洪爱卿、孙爱卿,你们二人负责整顿京城军备,加强防御。朕等不得有丝毫懈怠。”
“臣遵旨!”三人齐声领命。
杨嗣昌回到衙门,立刻挑选了几名精明强干且熟悉南方情况的探子,命他们即刻出发前往南方,务必查清那股势力的详情。
洪承畴和孙传庭则开始忙碌于整顿军备。他们清点了京城的粮草、兵器等物资,发现损耗严重,急需补充。
“孙大人,如今粮草短缺,兵器也需大量修缮和补充,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洪承畴看着物资清单,面露忧虑。
孙传庭思索片刻说道:“洪大人,我们一方面要加快采购粮草和兵器的速度,另一方面,可组织工匠尽快修缮损坏的兵器。至于粮草,除了从周边地区调集,也可鼓励百姓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洪承畴点头表示赞同:“孙大人的办法可行。我这就去安排人手采购粮草和兵器,同时召集工匠。孙大人,百姓开垦荒地一事,就劳你费心了。”
“好,我这就去张贴告示,鼓励百姓参与。”孙传庭说道。
数日后,派往南方的探子陆续传回消息。杨嗣昌看着探子们带回来的情报,脸色愈发严峻。
“洪大人,孙大人,情况不妙。据探子回报,南方那股势力确实在秘密集结大量兵力,而且似乎在打造一些新型的攻城器械,看样子是冲着京城来的。”杨嗣昌将情报递给洪承畴和孙传庭。
孙传庭看完情报后,气愤地说道:“这些人竟敢图谋不轨,实在可恶。杨大人,我们该如何应对?”
杨嗣昌思索片刻:“如今我们已知对方的大致动向,接下来要做的,一是继续加强京城防御,特别是针对新型攻城器械的防御措施;二是派人潜入那股势力内部,获取更详细的情报,比如他们的进攻计划、兵力部署等。”
洪承畴点头:“杨大人所言极是。我觉得我们还可以联络南方一些忠于朝廷的势力,让他们协助我们打探消息,必要时还能从内部瓦解这股势力。”
杨嗣昌眼睛一亮:“洪大人此计甚妙。我们即刻着手安排。孙大人,京城防御的加强就靠你了。”
孙传庭坚定地说:“杨大人放心,我定会加强防御,让京城固若金汤。”
孙传庭回到城防处,立刻组织士兵对城墙进行加固,增设更多的瞭望塔和防御工事。同时,他还让士兵们加紧训练,熟悉针对新型攻城器械的应对方法。
杨嗣昌和洪承畴则开始联络南方的一些势力,希望他们能协助朝廷应对这一危机。然而,就在他们紧锣密鼓地准备应对南方势力时,又传来一个坏消息。
“杨大人,洪大人,刚刚收到消息,朝中一些大臣听闻南方势力集结,竟主张迁都避其锋芒,陛下为此心烦不已。”一名士兵前来汇报。
杨嗣昌和洪承畴对视一眼,杨嗣昌说道:“迁都?这可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不仅会动摇民心,还会让朝廷威望受损。洪大人,我们必须进宫,向陛下陈明利害。”
两人立刻赶往皇宫,面见朱由检。
“陛下,臣听闻朝中有人主张迁都,臣以为万万不可。”杨嗣昌率先说道。
朱由检一脸忧虑地问道:“杨爱卿,如今南方势力来势汹汹,朕也举棋不定。你且说说为何不可迁都?”
杨嗣昌跪地说道:“陛下,京城乃我大明根基,一旦迁都,民心必然大乱。而且迁都之举会让天下百姓觉得朝廷软弱,有损朝廷威望。再者,南方势力野心勃勃,即便迁都,他们也未必会就此罢休,反而可能更加肆无忌惮。如今京城防御正在加强,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定能抵御南方势力的进攻。”
洪承畴也说道:“陛下,杨大人所言极是。我们应坚守京城,鼓舞士气,让天下百姓看到朝廷的决心。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南方势力不足为惧。”
朱由检听后,神色稍缓:“二位爱卿所言有理。朕意已决,绝不迁都。只是南方势力的威胁迫在眉睫,朕该如何是好?”
杨嗣昌说道:“陛下,我们已在加强京城防御,同时派人打探南方势力的详细情报。待情报完备,我们便可制定详细的应对策略。陛下只需安抚好朝中大臣,稳定人心即可。”
朱由检点头:“好,朕相信二位爱卿。此事就全权交给你们处理,务必保我大明江山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