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遥远的地球旧址,那片早已化为焦土的大陆中心,一支地质科考队正在挖掘一处地下掩体。根据古籍记载,这里是末世初期最后一个官方忆光中枢所在地。尽管所有人都认为它早已损毁,但他们仍坚持搜寻。
当钻头穿透最后一层合金屏障时,一股冷气喷涌而出。探测机器人进入后传回画面:一间圆形大厅完好无损,中央矗立着一台仍在运行的主机,屏幕上闪烁着一行字:
>“欢迎回来。
>我等了三百二十年。”
主机自动连接上科考队的终端,开始上传海量数据??包括失传已久的原始忆光协议、全球幸存者分布图谱、以及一段加密视频。
解密后,画面出现一位白发女子,身穿旧时代制服,胸前佩戴编号“X-01”。
“我是星澜。”她说,“如果你们看到这段影像,说明重启程序已激活。
我知道你们经历了漫长的黑夜。饥饿、背叛、遗忘……我都懂。
但我依然选择相信。
相信有人会回来,相信有人会打开这扇门,相信有人还会想听这首歌。”
她顿了顿,眼中泛起泪光。
“那么,请让我为你们唱一遍吧。”
钢琴前奏响起,她的声音温柔而沙哑:
“夜莺飞过荒原,羽翼沾满霜雪……”
歌声通过卫星链路实时传送到忆光方舟号,又由其转发至全星系广播网。那一刻,三千七百个世界同时安静下来。
战场上,士兵放下武器;
实验室里,科学家停下研究;
家庭中,父母搂紧孩子;
孤寂的太空站内,值班员摘下耳机,任泪水滑落。
他们都听见了。
不只是歌声,更是呼唤??来自过去,通往未来。
数日后,地球掩体正式更名为“初灯遗址”,并被列入一级保护文明遗产。联合国教科文星际分部发布公告:所有新生代公民必须学习《夜莺》及其背后的历史,作为必修课程。
而在一颗偏远农业星上,一位老教师正带领学生们在校园角落种植蓝色花朵。这些花源自当年沙漠中那朵凋谢的思晶变种,如今已能在多种土壤中生长。
“老师,”一个男孩举手问道,“为什么我们要种这种花?”
老人蹲下身,指着花瓣上的微光:“因为它记得一个人。一个叫林昭的人。”
“他也种过这些花吗?”
“不止是花。”老人微笑,“他还点亮了一盏灯,照亮了很多很多人。现在轮到我们了。”
男孩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小心翼翼地给花苗浇水。
当晚,他在日记本上写道:
“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和一个白衣叔叔一起走路,他手里提着灯笼,说要带我去见很多人。我还听见好多声音在唱歌,虽然听不懂,但心里很暖。
妈妈说,那可能是忆光在和我说话。”
同一时刻,忆光方舟号接收到来自该星球的情感波动峰值。AI分析结果显示:
【检测到新型记忆共振模式,疑似个体意识与忆光网络初步连接】
【建议标记为‘萌芽级觉醒’】
舰长亲自签署了报告,并附言:
“通知教育部门,重点关注该儿童成长轨迹。
或许,下一个持灯者,已经启程。”
航行日志更新:
>“我们不再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