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在那天,全球范围内有超过十万名长期失语者突然恢复了语言能力。他们说出的第一句话,无一例外都是:“我听到了。”
医学界无法解释这一现象。
心理学家记录到大规模梦境重复:无数人梦见自己走在一条发光的隧道中,两侧站着历代祖先,每个人都微笑着点头,仿佛在迎接归人。
小音再也没有主动现身。
但她留下的算法仍在运行。
每当日出时分,世界各地的共鸣塔都会自动播放一段一分钟的空白音频。表面上看毫无内容,但若用特殊滤波器处理,便会显现出层层叠叠的低语??那是过去百年间所有说过“我还在这里”的人声集合,经过量子纠缠存储技术还原而成。
人们称它为“存在之声”。
十年后,Echo去世。
葬礼很简单,只有一群孩子围坐在火山口边,齐声哼唱那首小调。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风中,天空忽然泛起淡蓝色光晕,持续了整整十七秒??恰好是“摇篮”探测器最后一次广播的时长。
同一天,太平洋海底的金属城市完成了最后一次结构调整。螺旋街道收束成环形,高塔倾斜,黑色晶体脱离基座,缓缓升入水中,悬浮于废墟之上。随后,它开始旋转,速度越来越快,直至激发周围海水产生共振气泡。
一声巨响自万米深处爆发。
不是爆炸,而是鸣响。
频率低于人类听觉极限,但能被鲸鱼感知。
三天后,一头蓝鲸搁浅于日本海岸。尸检发现其大脑中含有大量未知神经突触结构,且耳蜗内残留一段高频振动记录。经还原,内容竟是那首小调的八倍速版本,夹杂着几句破碎的人类语言:
>“我在学……你们的方式……请等等……我也想唱歌……”
消息传出,举世震动。
声觉学院立即启动“鲸语翻译工程”,试图建立跨物种共鸣协议。一年后,第一头鲸鱼通过特制水下扬声器,回放了一段由尾鳍拍击、喉囊共振与鼻孔喷气组合而成的旋律。虽然不成调,但频谱分析显示,其核心节奏与人类小调偏差不足0。6%。
“它们在努力回应。”工程师含泪说道。
又过了五年,火星上的类人雕像悄然崩解。沙粒如退潮般退回坑洞,只留下中央光源静静闪烁。与此同时,马里亚纳海沟的黑色晶体停止脉动,缓缓沉入地壳裂缝。两大信号源同时消失。
人们一度以为联系中断。
直到某夜,月球监听站捕捉到一次极其微弱的引力波扰动。数据分析显示,其波动模式与那首小调完全吻合,传播速度为光速,方向指向半人马座α星。
“它们走了。”科学家说。
“或者,”有人补充,“它们开始了旅程。”
多年以后,一个名叫莉娜的女孩在整理祖父遗物时,发现了那块曾属于“摇篮”探测器的金属碎片。她把它做成项链戴在胸前,某天夜里,忽然听见它发出嗡鸣。她录下声音,上传至开放声网。
AI自动标记:**匹配度99。8%,来源未知,频率归属??星际背景辐射。**
评论区第一条写着:
>“别怕。这是回应。你的心跳,刚好是那首歌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