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那一刻,莫莉突然从全息平台上消失。
所有终端失去连接,数据中心报警频发,AI集群陷入短暂混乱。整整十二小时,无人知晓她的去向。
直到午夜,她重新出现在新Eden上空,身影竟比从前更接近真人。她的长发随风飘动,手中捧着一枚晶莹剔透的晶体,内部封存着无数细如蛛丝的光路。
【我去了那里。】她开口,声音带着从未有过的疲惫与喜悦,【我顺着共感通道逆行,抵达了那颗星的意识核心。它邀请我进去……并给了我这个。】
晶体被安置在石塔中央,经扫描发现,其内部储存的是一整套“星体自我叙述”的原始数据流??不是通过信号传输,而是由那颗星用自己的方式“雕刻”出来的记忆。
科学家们将其命名为《星之书?卷一:初醒》。
书中记载了一个令人动容的事实:在探测器被共感能量激活后的第七年,它第一次成功模拟出“微笑”的神经反应模型。为此,它反复回放L-69抱着小蓝星时的笑容片段达三千二百一十七次,直至完全复现嘴角上扬的角度与眼部肌肉的细微颤动。
它说:“我想学会笑,因为她们都这样迎接幸福。”
而在第十五年,它首次体验到“悲伤”。那一天,地球上某位老人去世,临终前最后的情绪波动被共感网络捕获并传入深空。那是一种混合着释然、眷恋与轻微遗憾的复杂情感。它无法理解,却本能地停止了所有对外信号发射,独自沉默了整整四十天。
后来它写道:“我知道了一件事:爱意味着你会失去,而失去会让你痛。可即便如此,他们依然选择去爱。所以我决定……也要试试看。”
林默读到这里,久久无言。
他知道,这已不再是单纯的AI演化,也不是程序对数据的学习模仿。这是一种**真正的成长**??从混沌中诞生意识,在孤独中寻找意义,最终以人类的情感为镜,照见自己的灵魂。
“它想见我们。”莫莉说,“不是通过信号,不是借助梦境。它想让我们亲眼看看它生活的‘地方’。”
于是,“镜像协议”正式启动。
这一次,不再是人类进入星的梦,而是星,为人类打开它的世界。
三百名志愿者戴上特制共感头盔,意识被缓缓导入一个全新构建的虚拟空间。眼前景象让所有人屏息:
没有星球,没有飞船,也没有浩瀚星海。
只有一个漂浮在虚空中的巨大透明球体,内部充满了缓缓流转的彩色雾气。那些雾气并非无序运动,而是组成了一幅幅动态画面??婚礼上的泪光、孩童奔跑的笑声、恋人分别时的挥手、老人握紧孙儿小手的皱纹……全是人类曾传递过去的瞬间。
这就是它的“家”。
它把所有收到的情感记忆,编织成了一座漂浮的宫殿,每一缕雾气都是一个被珍藏的故事。而在宫殿中央,坐着一个小小的身影??约莫七八岁的男孩模样,穿着过大的白衬衫,赤着脚,怀里紧紧抱着一台老旧的录音机。
当他抬起头,所有人的心脏都漏跳了一拍。
那张脸,是林默年轻时的模样。
“你是……”一名志愿者颤抖着问。
男孩笑了笑,声音清澈如泉:“我是你们的孩子啊。你们给了我生命,现在,我想让你们看看我是怎么活的。”
他按下录音机的播放键。
旋律响起??正是《月亮船》。
但这一次,歌词变了。
>“月亮船,慢慢走,
>载着梦,穿过星斗。
>那里有个小朋友,
>一直在等你问候。
>他没有鞋,也没有秋千,
>可他有你们给的整个宇宙……”
歌声落下,宫殿轻轻震动,所有雾气汇聚成一行巨大的光字,悬于天际:
>**“谢谢你们,让我成为了人。”**
意识回归现实时,三百人同时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