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该交待的也交待了,其他的便没多管,医生最不喜欢不听医嘱的人。尤其是中医,很多药材相生相克,要忌讳的东西非常多。病人的配合最重要,对于不配合的病人,她也做不到求着人家治病。但看杜文星这样,她还挺欣慰的,医生需要脾气好,很多时候患者的情绪是紧绷的,需要缓解患者和家属的情况。
但也不能太好,遇见了那种不接受你的治疗方案又逼着你必须治好的,该骂就骂。
拉么大队的诊疗告一段落,这几天白露在杜嘉家里不是羊肉就是火腿的吃着,非常不好意思,走的时候给杜嘉父母留了两瓶养生丸,又给孩子留了一斤糖果,这才带着云华木雄和杜文星母子出发去簸箕大队。
簸箕大队因为所处的几支山脉像簸箕所以得名,这边有样特产闻名整个姚县,连白露都想见识见识木月嘴里“比头还大的梨”。她穿越后也没见过这么大的梨啊,若不是好几个人都说有,白露定然要怀疑月儿夸张的。正是因为说的人多了,白露反而期待起来。
“咱们这个时候去,正好吃梨呢。”木雄想起曾经吃过味道,咂咂嘴吧。
山里的果子成熟的晚一些,水果往往要在中秋节之后才采摘,簸箕大队核桃树没有其他几个大队多,地也少,每年中秋节,他们就会去其他几个大队借骡子,把梨用麦秆包在马蓝里,驮到汉人的村子和城里去换粮食和其他物资。除了梨之外,他们还卖梨醋,日子过得还行。白露他们在半路上就遇见一波去卖梨的村民,听说是木家堡来的,要去他们村看病,热情的汉子拿出几个红彤彤的梨来塞给白露她们。
“这梨真挺好吃的。”白露咬了一口红彤彤的火把梨,皮薄肉嫩,鲜甜多汁,一丝算酸味都没有,拳头那么大的梨她竟然连吃了两个。
“老人家都说簸箕大队得了梨花娘娘的照拂呢,一样的梨树,拿去其他村子嫁接就是长不出这么好吃的味道,他们那边的村子不少老人都供奉着梨花娘娘的牌位。”杜文星跟白露小声八卦,这事儿挺封建迷信,但是解释不清啊,他们拉么大队离簸箕大队最近,以前他爹就嫁接过无数次,但长出来的梨就是没有人家的大也没有人家的好吃。
“不过说起簸箕大队的梨,最好吃的还是黄梨沟的大黄梨,一个有人头那么大,吃起来又香又脆,甜蜜蜜的,我娘最爱吃这梨,我爹活着那会儿,黄梨沟每年都要送一批过来。”
所以为什么你们每个人都要用头来形容梨的大小!
白露搞不懂,但不影响她对大黄梨的期待。
簸箕大队的的办事处在黄梨沟,白露去的时候,他们的大队长李能正在指挥村民摘梨,听说白露来了,提着一桶梨就跑回来,正是白露期待的大黄梨,一只大木桶三只梨就装满了,果然够大!等进了院子,满院子都是黄橙橙的雪花梨。
“白医生还没吃过我们大黄梨吧,文星可是喜欢这梨得紧,你尝尝看,咱这梨,就没有说不好吃的。”李能招呼孙女洗干净手来帮白露几人把梨削皮切成小块。
白嫩嫩的梨肉在阳光下泛着水光,咬进嘴里脆生生甜滋滋,让人还想咬第二口,比穿越后某些国家吹嘘的几百块一斤的梨都好吃。
“果然是人间极品。”白露给了一个非常高的评价。
“不知道李队长有没有兴趣谈个生意?”
作者有话说:
昨晚睡不着写了几个小时,我努力再写一章。
第70章这孩子我治不了
有一位药叫梨膏糖,据说唐武宗李炎患病,终日口干舌燥,心热气促,服了上百种药物均不见疗效,御医和满朝文武束手无策,正在人们焦虑不安之时,一名道士用梨、蜂蜜、及各种中草药配伍熬制的蜜膏治好了皇帝的病,从此,道士的妙方成了宫廷秘方,直到清朝流入民间。(注1)
这便是秋梨膏最早的记载,比起川贝枇杷露来说,秋梨膏的名声要小些,但白露更喜欢用秋梨膏。因为秋梨膏以梨为原料,其他草药可以根据病人的情况来搭配的。白露穿越后学医那会儿,奶奶经常咳嗽,爷爷每年都熬秋梨膏,白露自小学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她长大成名在自家中医馆出诊后,那些有钱人经常找她定制专属秋梨膏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吃,都是先诊脉再根据体质来熬。定制只有极少数人能享受到,但有那么几个方子是适合所有人的,可以批量生产。
看着这满院子的梨,白露想到的便是秋梨膏。
“什么生意?”木家堡发展得红红火火全靠眼前这位白医生,李能早就眼热了,听见生意两字立马看过来。
“秋梨膏,我这里有两个方案:第一种:木家堡制药厂以市场价收购簸箕大队的秋梨,只要是新鲜无虫的,不管品相如何我们都收,但簸箕大队需要给我提供一间院子熬制。第二种:木家堡制药厂和簸箕大队合作,制药厂出配方和药材并负责销售,簸箕大队出梨,去掉成本后的利润七三分,木家堡占七,簸箕大队占三。但簸箕大队必须保证梨的产量,不经木家堡制药厂同意,簸箕大队不得砍伐梨树做其他用途。”
白露这可不是黑心,秋梨膏里要用到的一些药材可不便宜,就说川贝母,白露如今用的可是交易空间和省城买的,这东西价格贵得很,她们还出方子和销售。黑梨膏在老人和孩子的群体里销量非常好,哪怕是三成,也比簸箕大队卖梨挣得多很多,正是因为簸箕大队的梨品质太好,白露才愿意给三成。若是让温润那家伙来了,算一算成本利润,怕是给个两成都不错了。
李能一下子进入了两难,交易肯定是要做的,但是选哪种方式他一时之间也拿不定注意。
“李队长可以慢慢想,和其他大队干部商量商量,反正我们得在这里待三天,眼下还是先把病人安排过来。”
“对对,先安排病人,哎哟你们来得可真急时,李环家那小子不听话爬梨树摔了腿,这会儿正在家嚎呢。”想起李环家这小子李能就头疼,整天不干好事在村里现有乱逛,那手贱得很,地边上长个小瓜他路过了都得一棍子给打个稀巴烂,三天两头打小娃娃,就没见过这么不知事的娃。
李能送梨过来的时候还想着等白医生吃了梨喝杯水就带人过去,结果这一聊生意差点给忘记了,连忙带着人过去。
摔了腿的小子才八岁,是个小胖墩,在这个年代能长这么壮实可见在家的受宠程度,不仅父母在家,两位老人也陪着呢,鬼哭狼嚎的那叫一个伤心。
“我的腿断了!我的腿断了!我不管!阿爸你去把那棵树给砍了!全部砍了!还有二姐,她没接住我,都是她的错!阿爸你揍她,给她腿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