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小说

秋天小说>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 第63章(第3页)

第63章(第3页)

这所学校让石春雨等人看到了医学传承的希望,现在国家取消了高考。虽然有工农兵大学,但这些学校选拔学生是家庭成分至上,很多小学没毕业都都被选去上大学,这样的学生来学医,真的能学出来吗?

而木家堡学校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会对孩子们的专业知识做评估,没有天分的孩子到了后期侧重学药材处理知识,成为药厂的后备力量,有天分又努力的才会走到他们面前接受他们的教导。

西医的传承和中医不一样,他们采取的是收学生带的方式,石春雨几人每人手下都有十几个学生在学习,全是木家堡学校的尖子生。这些学生平时跟着他们问诊,跟着他们上手术台观摩,有几个已经做到助手了,他们在这个时候走了,这些孩子要怎么办?

如果是其他原因,杨局长肯定要劝的,但是这个原因,他也不好。说得轻了,那是几十个少年少女的前程,说得重了,这可是国外医学方面的传承啊。

虽然石春雨他们没走,但跟他们一起来的教授们倒是走了一半,毕竟木家堡如今最大的学生也才上初三,教授来教他们确实有点大材小用。而这些教授们在京城还有其他亲人,都在盼着他们回去呢。

杨局长的到来就像是一个信号,陆陆续续的又有下放人员平反,木家堡陆陆续续走了一些人,这些人每一个走之前,都来个白露交换了联系方式,便承诺白露以后进城可以找他们。

白露给每一位离开的都送了践行礼,真心感谢他们这几年在木家堡的贡献,微笑着送他们离开。

刘猛那一批人、周允之夫妻、几位年纪大的老教授留下来了,他们继续呆在学校和制药厂上班,好在木家堡如今还没有高中生,初中生的教学学校里随便拉几个老师去都是能胜任的,学校并未出现缺口。

刘猛他们本就是退休人员,当初受到的波及也不大,财产什么都保管住了,又没有亲人,打定了主意要留在木家堡。

而周允之夫妻则是自己不想走,制药厂年年扩招,白露年年盖房子,他们在这里一直有事情做。

工人们都说木家堡是知青的天堂,但又何尝不是建筑师的天堂呢,这里有无限大的空地给你规划,这里有顶尖的泥瓦匠和木工,这里的木料很好,在路修通之后钢筋和水泥的问题也得到了改善。

白露是那种非常好说话的甲方,她圈地告诉你她规划的厂区和宿舍区有多大,厂房要能容纳多少人,宿舍要能容纳多少人,家庭户的单身宿舍的比例各占多少,厂区要有什么配套设施,最重要的是,建筑一定要安全,不能有豆腐渣工程。

其他的她都不管,你想怎么建造就怎么建造,绝对不会指手画脚,这样的甲方谁不想要?做设计师的吗,谁没有个想怎么设计就怎么建造的梦想,周允之擅长的是中式园林建筑,这种风格在过去很受欢迎,但在建国后国家困难的这段时期,不仅无人问津还要被批判奢华浪费。他才不得不设计其他实用的建筑。

而木家堡这里最不缺的就是木材,老木匠又多又厉害,对他来说,再也找不到比这里更好的地方了。大展身手不至于,毕竟周允之脑海里的很多建筑,都是雕梁画柱的那种,需要大量的金钱和人工支持。

白露只是想建设一个厂区,木家堡的钱要用到钢刃上去,不能在这个时候搞这些。但小打小闹也是可以的嘛。

眼下的园区,从一开始建设周允之就很有想法,白露给他说了要按照厂房-宿舍-厂房这样的格式,便于以后工人扩招。周运之便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建设。

因为主体建筑是功能建筑,要在里面预留出大量的空间,周允之便中规中矩的把一层留出来,二楼则建成了单独的古风小房间,这是厂区的各类办公室,建筑形状与宿舍楼相呼应。

而在厂区的其他空地上,周允之做到了最大限度的就地取材,以假山和种植药材的花圃做成的园林,最让工人们津津乐道的是鸳鸯长廊。

鸳鸯藤,又名忍冬、金银花,是多年属爬藤植物。周允之在新厂区左右各侧修建了一条长廊,这条长廊联通所有厂区、宿舍区,以后也会修建下去,是厂区员工们通行的人行道,回廊两侧都带有座椅。

第一年修起来的时候大家觉得没什么,甚至觉得这长廊光秃秃的很难看,但等一年过去,金银花长成爬满了长廊,员工们瞬间就喜欢上了这里。尤其是中午,不少人喜欢打了饭坐在花藤下面吃饭聊天。

到了金银花盛放的季节,长个长廊弥漫在花香里,朝阳升起和夕阳落下的时候,暖和的微光照射在长廊上,仿佛人间仙境。从厂里开的照相馆忙得脚不停歇,订单排了大半个月就能看出大家有多喜欢这里。

如今旧厂区的工人已经全部搬了过来,那边原来的厂房和宿舍都划给了学校,而照木家堡现在的发展速度,周允之觉得,可能到他退休前,木家堡都不会缺活给他干吧。

他在这里也没闲着,大家都带学生,周允之同样挑了一批又天分的来带,有两个弟子是从木匠里选择的。这几年基础打得非常不错,比他以前教的学生还厉害几分。

至于老教授们,他们年纪大了,被曾经的学生伤了心,又看中了木家堡疗养院的养老模式,还惦记着温润他们几个好苗子,也想留下来继续教书。

对此白露自然是举双手欢迎,凡是留下来有真才实学的,不拘是医生还是教授,她都给他们安排了最好的房子,除了高工资外,厂里还有一个后勤家政部,里面都是经验丰富的大叔阿姨,他们可以提供上门清扫服务,最大限度的方便了石春雨他们的生活。

到了七月份,白露等了好几年的水电站终于完成了建设,设备也到位安装起来,投入使用。木家堡正式走上了有电时代。

木家堡家家户户通上电,看着亮晃晃的灯泡,一辈子没有出过寨子的老人家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晚上竟然能像白天那样亮堂。小孩子们更是激动得吼叫,光明,为木家堡带了一股新的活力。

这边电刚刚接通,那边白露便大手笔的给给木家堡安装了十部电话。忠义堂,医院、疗养院、学校、厂子办公室和各大厂房以及广播室都有电话。

是的,白露还大手笔的搞了一个广播,广播室会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转播当天的中央广播新闻,也会在发布一些厂区的通知。

而厂房的电话会对职工们收费开放,听见这个消息的工人们一溜风跑来排队,厂里有了电话,以后家人有急事便可以直接打电话过来,不用再耽误事。

而且他们木家堡大队哪里都好,就是没电这事儿可没少被一些损友嘲笑,这一回怎么着也得找回场子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