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的黎明总是来得格外早。还未等太阳完全升起,天际便已泛起了鱼肚白,将黑沉沉的夜幕逐渐染成澄澈的蓝色。
清晨的边关,风沙难得地平息下来,天空呈现出一片少有的通透。晨曦的光芒穿透薄云,为大地披上了一层柔和的金纱。远处的山脉轮廓分明,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山水画卷,向人们展示着边陲之地独有的苍茫与壮美。
李清歌早早便醒了。事实上,她几乎没怎么睡。昨夜在城墙上与上官临风的谈话后,她回到房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每当闭上眼睛,脑海中便浮现出那些零碎的信息——李远山将军、敌国细作的妻子、血月之夜的叛乱,以及那个可能存在的、被送往安全之地的孩子。这些信息如同拼图的碎片,散落在她的思绪中,等待着被拼凑完整。
她从床榻上起身,走到窗前。晨风轻拂,带着些许凉意,吹散了她的倦意。她取出贴身携带的玉坠,在晨光下细细端详。玉坠上的月亮和花朵在光线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仿佛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这是她与过去唯一的联系,或许,也是解开一切谜团的钥匙。
"冬月族。。。"她轻声念着这个名字,心中充满了期待与忐忑。今天,他们将前往烽火台遗址,那个李远山将军和沐凝霜最后出现的地方。她隐约感觉,在那里,或许能找到一些重要的线索。
整理好情绪,李清歌换上一身利落的劲装,将玉坠重新藏好,这才走出房门。院子里,上官临风早已在等候。他同样穿着便于行动的服装,腰间佩剑,面色沉静。见她出来,上官临风微微点头,眼中带着一丝关切:"睡得如何?"
"还好。"李清歌轻声回答,虽然她知道这个谎言瞒不过上官临风敏锐的洞察。
上官临风也没有揭穿,只是递给她一个小包裹:"早饭,趁热吃了吧。霍将军已经安排好了一切,随时可以出发。"
李清歌接过包裹,打开一看,是几个热腾腾的肉包子,香气扑鼻。她这才意识到自己确实有些饿了,便道了声谢,开始慢慢地吃起来。
两人在院中默默用餐,都没有说话。这样的沉默并不尴尬,反而有一种默契在其中。短暂的休整后,霍铮带着几名亲信前来,通报一切已经准备就绪。
"王爷,李姑娘,马匹和干粮都已备好。"霍铮恭敬地行礼,"属下已选了几名最可靠的士兵随行,都是忠心耿耿之人,可保安全。"
上官临风点头:"多谢将军安排。不过此行涉及军国机密,随行人员越少越好。"
霍铮虽有不解,但军人的本能让他立刻领会了上官临风的用意,当即应允:"王爷所言极是。那就只带两名亲信相随,其余人等留在城中待命。"
安排妥当,一行五人骑马出城,向烽火台的方向疾驰而去。
烽火台遗址位于静州城西北约三十里处,是边关重要的军事要塞之一。三十年前的那场叛乱,正是从这里爆发的。据传,当时敌军突袭,李远山将军亲自率兵迎敌,却在战斗最激烈之时失踪了,连同他的妻子沐凝霜,一同消失在了历史的烟尘中。
一路上,霍铮详细讲述了他所知道的"血月之夜"始末。那是一个满月如血的夜晚,边关军中突然起了内讧。有人说是发现了李将军的妻子是敌国细作,有人则说是有将领趁乱作乱,想要夺权。无论真相如何,结果都是一场惨烈的厮杀,边关军损失惨重,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大败退。
"那场叛乱几乎摧毁了整个边关防线,若非朝廷及时派兵支援,恐怕敌军早已长驱直入,直捣京城了。"霍铮感慨道,声音中带着沉重。
"那叛乱之后,朝廷可有彻查?"上官临风问道。
霍铮苦笑:"查是查了,但结果如何,谁也说不清。官方的说法是李将军的妻子是敌国细作,勾结外敌意图谋反,李将军发现后与她同归于尽。至于其他细节,都被含糊带过。朝中似乎有意淡化此事,甚至连李将军的功绩都被大幅删减。"
李清歌静静地听着,心中五味杂陈。她隐约感觉,官方的说法或许并非全是真相。昨夜上官临风提到的民间传言,以及那些接连死去的将士后代,都表明这件事远比表面上看起来复杂得多。
约莫两个时辰后,一行人终于抵达了烽火台遗址。
眼前的景象让李清歌心头一震——
三十年的风霜雨雪已经抹去了当年战斗的痕迹,只剩下一片荒凉的废墟。曾经高耸的烽火台,如今只余下半截断壁,孤零零地立在荒野中,如同一位沧桑的老者,沉默地诉说着过往的悲欢。断壁残垣间,野草丛生,黄沙覆盖,偶有枯骨半掩于土中,无声地见证着那场血战的惨烈。
"就是在这里,李将军和他的妻子最后一次被人看见。"霍铮翻身下马,指向烽火台的废墟,眼神中带着复杂的情绪,"当时敌军突袭,李将军亲自迎敌,据说沐凝霜也在战场上出现,两人似乎有过短暂交谈,随后便杳无音信。有人说他们在战斗中双双殒命,也有人说他们趁乱逃走了,甚至还有人说他们被敌军生擒。。。。。。不过这些都是传言,没人知道真相。"
李清歌默默下马,一言不发地走向烽火台。废墟前,她停下脚步,环顾四周,试图从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找到一丝过去的痕迹。风吹过,扬起一片黄沙,模糊了视线,也模糊了时光的界限。恍惚间,她仿佛看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血月之夜——战马嘶鸣,刀光剑影,将士们血洒疆场,而在混乱的中心,一对夫妻面对面站立,眼中既有爱恋,又有决绝。。。。。。
上官临风微微点头,示意霍铮和两名士兵退下,自己则跟随在李清歌身后,给她留出施展通灵术的空间,同时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以免打扰到她。
来到烽火台残垣前,李清歌深吸一口气,闭上双眼,双手轻轻抚过粗糙的石块,尝试捕捉可能残留的气息。通灵之术能够感知物品上残留的情绪波动,但时间越久远,气息就越微弱。三十年漫长的岁月,足以抹去大多数的情感痕迹,但通灵者的执着让她不愿放弃任何可能。
她的手指细细地抚过每一块石头,每一寸土地,试图找到一丝过去的气息。风沙、雨水、烈日,这些都是时间的刻刀,将历史的印记一点点磨灭。她几乎要放弃了,手指却忽然触到一处略有不同的石块。
那是烽火台底部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看上去与周围的石块并无二致。但当她的指尖触碰到它的那一刻,一股微弱而复杂的情绪波动如同电流般传来——那是痛苦、绝望,却又夹杂着一丝决绝的希望,还有深沉而无悔的爱意。
"这里有东西。"李清歌睁开眼睛,声音略微颤抖,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上官临风立刻上前,眼中带着期待:"感觉到什么了?"
"这块石头不一般,"李清歌指着那块平平无奇的石块,"它上面残留着极为复杂的情感,而且。。。。。。似乎有人在这里藏了什么东西。"
上官临风没有怀疑她的判断,立刻蹲下身,帮助她移开覆盖在石块上的沙土和碎石。他们小心翼翼地挖掘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渐渐地,露出了一个小小的暗格,巧妙地隐藏在石块之间,若非仔细寻找,几乎不可能发现。
暗格中放着一个铁盒,已经锈迹斑斑,显然在这里埋藏了很长时间。这样的铁盒竟然能在这种环境下保存下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李清歌小心翼翼地取出铁盒,双手轻轻颤抖。她和上官临风对视一眼,彼此眼中都带着期待与紧张。这个铁盒里,或许就藏着能够解开一切谜团的关键。
缓缓打开铁盒,里面是一本已经泛黄的日记本,封面上写着"沐凝霜"三个字,字迹娟秀而有力,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坚定。
"这是。。。。。。"上官临风惊讶地看着李清歌手中的日记,声音中透着不可思议,"沐凝霜的日记?"
李清歌的手微微发抖,心跳如鼓。她从未想过,会以这样的方式,遇见那个与自己命运紧密相连的女子。她小心翼翼地翻开第一页,生怕这珍贵的历史文物会在她手中化为尘土。
纸张已经变得脆弱,边缘有些破损,但字迹依然清晰可辨。上面的日期是三十一年前的春天,正是李远山与沐凝霜相遇的时候。
"初春边关,风沙已减。今日随父亲前往大集,偶遇大周将领李远山。此人器宇轩昂,眼神清澈如泉水,与我凝望之际,心中悸动,竟是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