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内的刘老太早在画屏出去的时候就醒了,自然是听见了屋外的对话。
她当然也不想收隔壁的小鱼,就由着画屏发挥了。
看见女儿能干脆的拒绝,她欣慰的笑了,就要这样,以后才不会被别人欺负了去。
这么一闹,屋内的几个闺女也睡不着了,都起来准备去地里干活。
刘老太则是带着小豆子去旧祠堂。
中午收的一盆小鱼能做大半坛子酱,得趁着小鱼还新鲜,抓紧做了去。
小豆子还睡着,迷迷糊糊就被刘老太装进背篓。
小家伙觉多,在背篓里边睡得别提有多香了。
那些用小鱼崽换了铜板的妇人回去以后,告诉了身边亲戚们。
其他人见能收到钱,就让家里不下地干活的小孩子,全部都去捞小鱼。
毕竟这些钱虽然不算多,但让孩子们也能赚钱,就把家里的劳动力都能利用起来。
最近河水水位下降不少,只站在河边就很容易能捞到。
河边长大的孩子,都是会水的,倒也不用担心孩子们的安全问题。
下午陆陆续续有不少小孩提小鱼崽来旧祠堂换铜板。
有的提了十几斤,有的提了一两斤,刘老太都给她们结算了铜板。
刘老太特意用花花做的大桶来装,居然装了大半桶。
那些孩子回去以后,家里大人真的看到了钱,不免都对刘老太增添了几分好感。
刘老太一个人在旧祠堂又是烧火,又是熬酱,还要称小鱼崽,不免有些手忙脚乱。
好在小豆子是个听话懂事的,给张纸给支笔,就能安静的趴在地上写写画画。
“婶儿。”
正忙着搅和锅里的酱,刘老太听见熟悉的声音。
回头就见祠堂门口站着王凤的两个女儿,大丫和二妮。
俩人都瘦得皮包骨头,风一吹就要倒的样子。
她俩一人手上提着一桶小鱼,很显然,也是想来换钱的。
“不是说了吗?俺不收你家的小鱼,栓子没跟你们讲?回去吧!”
刘老太直接回绝了她们。
手上动作没停,正熬到关键的时候,可不能分心,不然一不留神可能就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