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在地里做活的画屏、书灵,去山上还驴车的忍冬,也都回来了。
她们听到知味的话,一致表示同意。
乡下的女儿养得再糙,也禁不住这么臭的折磨啊。
“成,”刘老太把装肉和菜的坛子给忍冬,“你跟你赵婶先去,把菜做了,记得多放些油,娘把你们的被褥带过去。”
“哎好!”
忍冬接过坛子,赵婶和翠翠萍萍帮忙拿碗筷,一行人先去旧祠堂。
刘老太的几个闺女何人小豆子留下来,帮她一起搬桌椅板凳。
画屏本来说带几床褥子就行的,可娘说旧祠堂是石板地,晚上冷,还是带着木床板好。
还有晚上洗漱用的牙刷、牙膏、毛巾,都是要用的。
最后七七八八的加在一起,看着东西不多,可真搬起来,她们一下子还搬不走。
刘老太一拍脑袋,不是有空间吗?
她把重的东西都放到空间里,只剩一些轻的给闺女们搬。
到祠堂门口的时候才拿出来堆在地上,一件件往祠堂里头拿。
赵婶见她们一次性搬进来这么多东西,嘴巴都合不拢。
这路程说近不近的,还能把床板的都给搬过来,这几个人啥时候力气这么大了?
想到昨天吃的全肉宴,赵婶一下子明白了,看来还是肉养人啊!
晚上几人在祠堂放肆的吃饭,没有臭味的熏陶,她们觉得就是小白菜都格外清甜。
“娘,俺今天做了半桶鱼酱,你要不要尝尝?”
知味在饭桌上提了一嘴。
刘老太和赵婶都觉得很惊讶,知味好像就来看了一次,就会熬酱啦?
赵婶明显不信,打着趣儿,“哎哟,小知味,你别糟蹋你娘花银子买来的小鱼和油喽。”
大姐和二姐也不信,娘做的鱼酱那么繁琐,小妹看过一次就会做,怎么可能呢?
知味见她们不信,用竹筒舀了一碗,端上桌给她们尝。
刘老太用筷子蘸了点儿酱,尝尝咸淡,嗯,没毛病。
再夹一筷子鱼,嗯,就是这个味儿!
她给赵婶舀了一勺,“老姐姐,你尝尝,跟俺做的是不是一模一样?”
赵婶这几日帮刘老太做小鱼酱,已经对小鱼酱的味道非常熟悉,现在一尝就知道,确实是这个味。
立马就对刘老太竖起了大拇指,“想不到啊,你家小闺女做菜是个天才!”
其他四个姐姐,画屏、书灵、翠翠、萍萍,都一一尝过,不得不承认,知味在做菜这方面是真的有天赋。
知味很骄傲:“那可不,只要不让俺认字,俺干啥都厉害!”
小豆子一手抓着排骨,另一只手高高举起,“俺小姑姑最厉害!”
知味又道:“不过今天是翠翠姐帮俺一起的,俺熬酱,翠翠姐烧火,还带了小豆子,俺们一起配合。”
刘老太一听,翠翠来帮忙了,又帮忙烧火又帮忙带小豆子,忙从兜里掏了十个铜板给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