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争论啊。
原来人家本就是在姜太公钓鱼,等着愿者上钩。
这驿站中往来的人,多少都有点官身背景,说不定裴元刚才一进院子,就被盯上了。
甚至刚才那些争论,都可能是有意说给他听得。
只不过,这确实很聪明啊。
帮助读书人,在这个时代可是很有分量的义举,也是相当能刷声望的事情。
不少人也愿意为了这举手之劳,营造一个好的官声。
这在很大程度上,也算你情我愿的事情。
就算是裴元这样的人,也不会拒绝身上有这种标签。
只能说,能成为这个时代精英的这一小撮人,确实有着过人的聪明啊。
裴元想着确实是顺手而为的事情,当即笑着在檐下站定,向他们问道,“几位莫非都是要进京赶考的读书人?”
这几个读书人虽是有求于人,却也不卑不亢。
选出来个四十多岁,年龄最大的,出来回话。
裴元一问名字。
老举子答曰,“唐皋唐守之。”
裴元一下子就有点不会了。
这特么不是正德九年的状元吗?
正德九年甲戌科也叫唐皋科,嗯……
裴元的神情微妙了下。
裴元撺掇朱厚照在今年搞恩科的事情,看似有些儿戏,但其实并不然。
因为按照真实的历史,在接下来的正德九年那一科,都给事中李铎奏请增取进士补选州县正官,礼部于是用“特增”的名义,向朱厚照请求加量录取进士。
朱厚照批复“后不为例”,于是产生了一个有四百人之巨的超级科考年。
裴元建议“恩科”的举动,本质上就是切合这个时间段的痛点。
也就说,哪怕没有裴元的建议,下一科也会出现“特增”,裴元的“恩科”方案,只是将这需求提前释放了。
虽说这一届的恩科,主考官仍旧是大学士梁储,副主考仍旧是翰林院学士毛澄,在意识形态的倾向上不会有什么变化,但毕竟是一科拆成两科,仍旧会产生微妙的蝴蝶效应。
听到了唐皋这个名字,裴元下意识的又询问了剩下几人。
结果余下的几人中,有一个三十多的叫黄初,有一个二十几的叫蔡昂。
听得裴元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状元唐皋!榜眼黄初!探蔡昂!
不想这一个小小的驿站,竟然集齐了正德九年三鼎甲。
见到裴元面色动容,几人连忙说了受困于风雨,来不及入京赶考的事情。
裴元听了沉吟半晌,一时难以抉择。
几个举子见状面面相觑,却也不敢催促。
过了好一会儿,裴元才对他们说道,“既然你们求助于我,我没有隐瞒身份的道理,你们可以听完了再做决定。”
裴元在几个举子惊疑不定的目光中,缓缓道,“我乃是镇邪千户所的锦衣卫千户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