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小说

秋天小说>年代:四合院里的手艺人 > 第286章 干活 想家(第1页)

第286章 干活 想家(第1页)

第286章干活想家

“清早起床去拾粪……。”

是这个时候的真实写照。

俗话说:“庄稼一枝,全靠粪当家”。

在化肥产量稀少的年代,背着粪篓去拾粪是体力弱的老人、小孩的活。

“深翻二尺土,密植十万株,积肥一万担,亩产一万斤”,这时候的口号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当然,四九城的周边还是相对比较正常一些,离得近嘛。

其他地方为了“放卫星”“挂红旗”可谓是“奇招百出”!

比如,有地方传言说是人头发烧制成灰是上好肥料,于是作出规定:每人除了应交三担土杂肥以外,要求将头发剃下来作肥料。

通知下达以后,地方便掀起一场献头发运动,男的将头发全部剃光,女的剃成男人发式,而且命名为“上游头”。

一时间女人成了男人模样,男人却成了光头和尚。

据说有个小孩放学回家,刚爸妈背朝着他,他错将“妈妈”认作“爸爸”,将“爸爸”叫作“爷爷”,闹了个大笑话。

于是当地便流行起这么一句顺口溜:女人剃个男人妆,男人头上溜溜光。娘亲当作爹爹喊,阿公阿爸一個样。

还有什么“人造太阳”,就是要求各家各户将梳妆镜、照身镜统统搬到田头,将试验田的禾苗左右拨开,然后用镜子将阳光折射到禾苗中去。

其他什么“粪堆白薯”(在粪堆上插秧),“宝塔萝卜”(培起十几层高的土堆,每层种一圈萝卜形似宝塔),“密植谷子”(密如韭菜,用竹竿竹蔑搭成架子以防倒伏,计划亩产3万斤)等等。

回头还有更先进的地方,实现“共产”,先后有40多个国家的930多名外国人和3000多个国内单位派人参观,响彻国内外。

当然,这是时代的局限性造成的,这些地方现在有多风光,等明年困难时期开始后就有多严重。

今个,徐得庸依旧早早的起来,孙大妈见道:“得庸同志你昨天干了一天活,咋不多睡会儿?”

徐得庸笑着道:“大妈,我睡醒了,再睡也睡不着。”

说着他就舀水洗漱,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孙大妈聊天。

这时,歇了几两天的孙大爷起来,也不洗脸,一瘸一瘸的拿起铁锨,担上一个水柳筐子就要出门。

徐得庸吐出漱口水问道:“大爷,您这去哪儿呀?”

孙大爷头也不回道:“去拾粪……。”

随即人就出了门。

徐得庸眨巴眨巴眼睛道:“大妈,大爷这腿脚出去……。”

孙大妈头也不抬的道:“甭管他,他的出去拾粪也能赚点公分,我们这么大年纪也干不了重活,只要能动就不能让社里白养活。”

徐得庸迟疑一下道:“那您老两口的孩子……?”

孙大妈道:“有个儿子在外地工作,想让我们去我们没去,两个女儿也早出嫁了,逢年过节能带孩子回来看看我们就行。”

徐得庸点点头,孙大爷一家这情况在这时候已经很不错了。

孙大妈闲聊的问道:“得庸,我看你挺年轻,成亲了没有啊?”

徐得庸笑着道:“已经成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