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小说

秋天小说>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 第二九九章 将公立医院覆盖到每一个乡镇(第1页)

第二九九章 将公立医院覆盖到每一个乡镇(第1页)

大明京师,新华书店总店已经设立。

除了新华总店之外,在应天城这里还有其余两个新华书店。

也就是说,单单只是京师,如今新华书店就有三个之多。

不仅是京师,离京师比较近的如常州,镇江等地。。。

夜雨敲打着瓦片,像无数细小的手指在屋顶上轻轻叩问。林远舟坐在书桌前,油灯昏黄的光晕映着他布满皱纹的脸。窗外的风裹着湿气钻进屋内,吹得纸页微微颤动??那是苏念小时候画的一幅画,至今仍被他压在砚台下:两个影子手牵手走向银河尽头,旁边写着那句歪歪扭扭的话:“爸爸说,只要我不怕黑,他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他缓缓合上教案本,手指停在最后一页未批改的作业上。那个小男孩的问题还悬在那里,墨迹未干:“老爷爷,以后还会有人想踩灭我们的灯吗?”

答案他已经说了,可心里却知道,言语如灯,照亮一时,未必能燃尽千年长夜。

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轻而稳,踏过泥泞却不留痕迹。门被推开时没有吱呀作响,仿佛它早已认出了来者。李哲站在门口,肩头微湿,手中提着一盏新做的纸灯,骨架用竹篾扎成,外皮是孩子们亲手抄写的《守灯誓词》。

“湖底监测站传回数据。”他的声音依旧平静,像山间溪流,不急不缓,“归藏核心温度上升0。3度,虽在正常波动范围内,但……频率与当年‘第九十九号’觉醒前一致。”

林远舟眉头一皱,目光落在李哲胸前??那里原本空无一物,如今却多出了一枚淡蓝色晶体,正是当年朱标所赐三心灯之一的子核。这些年来,它从未主动发光,可此刻正隐隐泛起波纹般的微光,如同沉睡的心跳开始复苏。

“不是十年之期已到?”林远舟低声问。

“不是。”李哲走进屋,将纸灯放在桌上,“全球公投尚未启动,天枢不应有任何反应。除非……有第四种愿力介入。”

两人对视片刻,无需多言。他们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永宁录》只记载了“执灯者三”,可若真有第四人,能在无子核的情况下引动归藏之心,那便说明,这世上还有他们未曾预料的变量。

而最可怕的变量,从来不是敌人,而是希望本身。

次日清晨,山村小学操场上多了个陌生孩子。

七岁左右,穿着洗得发白的旧棉袄,脚上的胶鞋裂了口,露出冻红的脚趾。他不说话,也不哭,只是静静地蹲在操场角落,用树枝在地上画着什么。几个大胆的孩子围过去看,发现他画的是一个巨大的圆环,中间嵌着三颗星,外围缠绕着无数细线,像是某种复杂的网络图。

“你画的是什么呀?”一个小女孩问他。

男孩抬头看了她一眼,眼神清澈却深不见底。然后,他伸出手指,在圆环中央轻轻一点,嘴里吐出两个字:

“重启。”

消息很快传到了林远舟耳中。当他赶到操场时,那孩子已经不见了,只留下地上的图案被晨露浸湿,模糊成一片混沌。但他认得那种结构??那是天枢引擎的共振拓扑模型,连郑明澜花了三年才解析出的部分原理,竟被一个孩子随手画了出来。

“查过了。”村长递来一份户籍簿,“最近三个月,周边十里八乡都没登记过这个娃。派出所也说,监控里压根没拍到他是怎么进村的。”

林远舟盯着地面良久,忽然弯腰拾起一段断枝,在泥地上补了几笔。原本混乱的线条瞬间构成完整回路,与《永宁录》残卷中的“心灯共轭阵”完全吻合。

“这不是人类能凭空想出的东西。”他喃喃道,“除非……他是从记忆里复制下来的。”

当天夜里,郑明澜通过量子加密频道接入山村基站。她的影像浮现在投影幕上,背景是极光翻涌的北极观测站。

“我调取了近五十年所有关于‘异常儿童’的档案。”她说,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全球共记录三百二十七例‘先天共鸣体’,其中百分之九十出生后七年内夭折或失踪。剩下的,多数被秘密机构收容,用于早期魂引实验。”

“你是说……他是试验品?”林远舟握紧茶杯。

“不。”郑明澜摇头,“他是产物。一种我们没料到的存在形式??由纯净愿力与断裂意识融合而成的生命态。就像当年朱标将自己的意志封存于心灯网络,也许有人,在末日来临前,把孩子的灵魂送进了时间褶皱里。”

话音刚落,屏幕突然剧烈抖动。一道陌生信号强行切入频道,画面闪烁几下,显现出一段黑白影像:一间地下实验室,墙上挂钟停在2049年12月31日23:59。一群身穿白袍的研究员围着一台巨大机器,机器中央悬浮着一颗跳动的光球,形状酷似婴儿心脏。

镜头拉近,光球内部竟浮现出无数孩童面容,一一闪过,最后定格在一个熟悉的小脸上??正是今天出现在操场的那个男孩。

录音响起,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冷静而悲怆:

>“第零代‘守望胚胎’计划终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