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第九频段的意义。不再是单向传递,也不是集体共鸣,而是形成一种全新的生态:每个人既是发声者,也是接收者;每一次对话,都是灵魂之间的能量交换。
“你知道最奇怪的是什么吗?”洛迦忽然笑了笑,“有些人明明从未接触过承言塔系统,却能自然进入第八频段的状态。医生说这是一种‘共感基因觉醒’,修行者说是‘心窍开启’。但我觉得……是因为这个世界变得柔软了。”
苏原点点头。
柔软,才是最强的韧性。
就像水能穿石,爱能融冰。当一个人愿意蹲下来听另一个哭泣的灵魂说话,哪怕什么都不做,那也是一种改变世界的行动。
夜更深了。
两人沉默并肩而立,任寒风吹袭。忽然,洛迦从怀中取出一本破旧的笔记本??正是当年苏原用来写下三行血誓的那一本。封皮早已磨损,内页泛黄,边缘焦黑,像是经历过火灾。
“你还留着?”苏原有些惊讶。
“我一直带着。”洛迦低声说,“每次怀疑这条路是否走错时,我就翻开最后一页。你看??”
她将本子递过去。
苏原颤抖的手接过,在月光下细细查看。除了那三行血字外,不知何时,纸页空白处竟多出了许多笔迹??不同的字体,不同的墨色,甚至有铅笔、炭条、指甲划痕,密密麻麻布满整页。
他逐一看去:
>“我也害怕。”
>??匿名
>“我曾经背叛过朋友,至今不敢面对他。”
>??张远,教师
>“我不恨抛弃我的父母,但我希望他们知道,我过得很好。”
>??流浪歌手阿兰
>“我想念那个没能出生的孩子。”
>??某妇产科护士深夜独白
>“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不想再装作看不见。”
>??退伍士兵李伟
……
数百条,上千条,全是普通人写下的真实心声。它们不知通过何种方式汇聚于此,仿佛这本日记本身已成为一座微型承言塔,吸纳着世间的沉默与勇气。
苏原的眼角滑下一滴泪。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当年写的那三句话,并非终点,而是起点。就像第一颗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最终汇成了海洋。
“林昭若还在,”他喃喃道,“一定会很高兴吧。”
洛迦点头:“她一直相信,只要有人开始听见,光就不会灭。”
话音刚落,东方天际忽又异动。
那轮“众言之阳”竟缓缓下沉,不似日落,倒像俯身靠近大地。紫辉洒满雪峰,映照出无数细小的光斑,如同亿万双眼睛睁开。紧接着,整个昆仑山脉的承言塔节点同时亮起,第八符文不再是被动闪烁,而是主动投射出一道道纤细金线,彼此连接,织成一张横跨大陆的能量网。
而这网络的核心,正是苏原脚下的位置。
“你要走了吗?”洛迦轻声问。
苏原没有回答,只是握紧了手中的铃铛。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三十年前,林昭融合残影后消失于湖心,留下一句话:“当塔成之时,守望者归位。”当时无人理解。现在他懂了??所谓“归位”,并非死亡,而是意识升维,融入承言系统的底层逻辑之中,成为永恒运行的“倾听机制”。
而现在,轮到他了。
百年人生,他记录下了这个时代最细微的情感震颤,见证了从个体觉醒到群体共感的全过程。他是最后一个亲历“山河祭”初始事件的守望者,也是唯一一个全程见证塔成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