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两口子一直有暗中替大闺女寻摸着工作,虽然是个临时工,但也好过于上山下乡,但是大女儿一直都看不上这个临时工的工作,和自己这个男同学结婚,人家婆家直接解决了儿媳妇工作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了。
作为家里小保姆的原主,在听说自己要下乡的时候,其实是非常不愿意的,毕竟她在乡下生活过,知道下乡的生活有多苦,可是本身的性格就非常的懦弱,哪怕再不愿意也不敢说不,再加上原身的父母又说了几句好话,原主昏了头,就这样包袱皮一裹下乡来了。
其实上了火车之后她就后悔了,原主下乡,家里并没有给她准备太多的东西,只是塞了五块钱给她,更不用说在火车上吃的东西了,看到别人饭盒里全都是包子馒头红烧肉的,而自己只能饿着肚子,原主更是一阵的失落。
原主下乡的地方也是随机分配的,经过这么多年下乡的运动,很多人都知道东北地区虽然冷,但是那里一年当中只需要干半年就可以了,剩下半年就可以躲在屋子里猫冬。
所以家里有一些关系的,就会想尽办法把自家的孩子往那边送,而南方这边,长年多雨不说,一年到头那是干不完的活,从开春一直干到寒冬腊月,真的是没有一刻停歇的。
很多人都不愿意往这边来,而原主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在南方这边下乡,一直等到上了火车才知道。
在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以后,本身又累又饿的原主,下了火车就被雨水浇的透心凉,
还没有等到知青院呢,直接就发起了高烧,俗话说得好,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就这样,原主一直生病了大半个月,这才慢慢地好了起来。
这半个月的时间,通过同屋的知青,她大概也了解了这里的情况。
这个村子位于浙省的一个小村庄,不但靠山,而且靠海,这里的乡亲们不但要下地干农活,还得下海捕鱼,可以说是相当辛苦。
而作为下乡知青,他们的工作和这里的乡亲们是一模一样的。
原主就这样,拖着病弱的身体投入了繁重的劳动。
虽然说在家里也是每天干活,但是和这种重体力劳动完全不一样,最重要的是,在家里的时候,虽然每天吃的,都是家里人剩下的,也吃不饱,但是好歹也能混个六分饱,毕竟现在基本上每家每户也都吃不饱饭。
结果到这里,就连六分饱都混不上,原主每天都饿得头晕眼花,老知青们虽然也吃不饱饭,但是他们好歹下乡时间长了,偶尔也能够去赶海捡点海鲜什么的填填肚子。
而和她一批来的那些知青,也早就融入了老知青当中,只有她因为生病大半个月没有上工,很多东西根本就不知道。
再加上穿的也是破破烂烂的,人呐,到哪里都是会看别人的家庭条件,原主这样的,一看就是家庭条件不好的,知青点里的知青们也不是个个善良的。
虽然她不上工是因为生病的原因,但是很多知青认为原主拖了大家的后腿,对她更加不待见了,久而久之她就成为了知青点里边缘人物。
也不知道是从哪里传出去的,整个村子里就开始有了原主的闲话,慢慢地村里有几个混混就注意到了原主。
苏然虽然从小到大吃不好穿不好,但是却意外发育的很好,虽然脸色不好,但是那身材真的是前凸后翘,幸好现在衣服穿的都非常的宽大,要不然肯定会有更多的人打上她的主意。
后来有一次,不知是意外,还是有人蓄意为之,苏然落水了,结果被村里的一个混混给救了上来。
在这个年代,这可是非常严重的一件事情,原主相当于没有了清白,无奈之下,原主只能认命的嫁给了这个混混。
这更是原主苦难生活的开始,混混整天招猫逗狗的不说,家里的活是一点都不沾,全靠原主每天下地赚工分。
最重要的,是家里还有一个非常难弄的婆婆,原主一连生了两个女儿,这一下直接捅了婆婆的肺管子,对原主非打即骂,再加上婆家人,原本以为哪怕是原本再不遭家里人待见,但好歹也是城里人,家里人多多少少都会贴补一点,但是没有想到,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不用说贴补了,娘家人完全忘了这个女儿的存在。
婆婆觉得自己儿子简直是太吃亏了,娶了这么一个没用的婆娘,而且还生了两个赔钱货,原主的日子越发的难过。
哪怕后来又怀孕,也是被婆家人一直逼着下地赚工分,但是因为前面两个生的都是女孩,月子根本就没有坐好,等到再怀这一个的时候,整个人虚得不行。
加上平时又吃不饱饭,在怀孕六个月的时候,原主摔了一跤,直接引发了大出血,一命呜呼了。
回想原主短暂的一生,真的是太可悲了,一生都在寻找爱,但是从来都没有被人爱过,难怪就连重生的机会都放弃了。
而她现在穿越过来的节点,正好是原主下乡淋了雨,发烧昏迷了。
苏然真的是郁闷坏了,为什么偏偏穿过来是这个时候呢,如果她穿的更早一点,穿到还没有下乡的时候,情况肯定要比现在好上很多。
哪怕是不能改变下乡的命运,好歹也能够从那一对便宜父母那里薅点羊毛出来。
苏然整个人欲哭无泪,她是知道自己已经回不去了,既然如此,就必须想想办法在这里好好的生活下去。
现在才1973年,虽然这是一个平行世界,但是具体的历史走向还是差不多的,那就意味着,等到1977年的时候,就能够恢复高考,算算还得四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特别是原身这具身体,今年已经17岁了,再过四年就21岁了,在这个年代,21岁可算是大龄青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