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昭是海隅食品加工厂的车间主任,他是通过正当途径回到京市的。”张文心解释。
周围人凑进去看文件和工作证。
看清落款处的红色印章,他们中有一些听过公交车司机传言的人恍然点头,这才信了司机的话。
十人团自知理亏,灰溜溜地走了。
“厂长,你们加工厂还招人吗?我侄女读过两年大学,算数可厉害了。”
“厂长,你们厂卖什么?以前没听说过啊。”
好奇的路人纷纷上前询问,想了解更多情况,给闲暇时间增加些许谈资。
于知乐没放过这个宣传的机会,简单回答关于人事的问题,着重宣传她们计划推出的第一款零食——海带酥。
“海带酥?好吃吗?”有人面露疑惑。
于知乐只说会有几款口味可供选择,至于味道,大家到时可以自行尝试。
很多人怀揣着好奇与期待的心离开,嘴里还嘟囔着“海隅牌海带酥”六个字。
风波过去了,陈昭向朋友们道歉。
“没事,我们就当免费看了一场猴戏。”张海梅宽慰他。
于知乐轻笑,说:“这次突发事件,你们处理得很好,我请大家去看戏。”
欢呼声此起彼伏,一行人热热闹闹地向着电影院走去。
只有一部电影在上映,题材很感人,看得所有人眼眶发红,强忍泪意。
“小宝,要是你的电影也这么好哭,到时候得提前给姐姐们准备纸巾。”张文心开玩笑道。
于迟若有所思。
“还有我,小宝别忘了小昭哥哥。”陈昭连忙道。
他急切的模样逗笑大家,驱散了伤感的氛围。
之后的小半天,陈昭带着大家简单走了一遍附近好玩的地方。众人又尝了尝京市的特色小吃,才心满意足地回到杜生的宅子。
接下来的小半个月,所有人投身于理论学习,每天要背指节厚的文字资料也不觉得辛苦,反而充满了活力。
杜生的宅子因为她们的欢声笑语有了生机,李家二老脸上的笑容多了不少。
第一栋宿舍楼建好的一周后,第一批员工带着部分原料从海东镇出发,蓝圆圆也要住进军区向于婉琴学习了。
“圆圆小小姐,有空多回来看看。”李奶奶送她出门,满脸不舍。
蓝圆圆认真地嗯了一声,给了二老一个拥抱,才与于知乐一起坐上了回军区的车。
“姐姐,圆圆姐。”副驾的于越朝两人打招呼。
他在四月初去了安省的汽修厂学习重型汽车相关的知识,为了不影响进度,索性剃了寸头,整个人也比过年时消瘦了几分。
“过完中秋是回安省,还是留在四厂?”于知乐问。
于越回答:“四厂,回家住。”
“好,以后得让小宝当你的小尾巴,监督你吃饭。”于知乐看到他越发清晰的下颌线,叹了一口气,“没有好的身体,怎么坚持学习呢?”
于越自知理亏,连声应好。
于海光听见姐弟二人的互动,嘴角微微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