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则流言宛若一颗炸弹般,在太原城内猛然炸开,震的朝野上下胆战心惊。
因赵华先前造势造的好,当下太原城内的臣民,心神都处在惊疑的状态。
趁此良机,赵华再一举发动全部政治力量,给众多臣民本就薄弱的心理防线,再来上重重一击。
乱世之中,臣民最怕的是什么?
无非四个大字——武夫兵变!
陈桥兵变是几乎做到了兵不血刃,可这一事在五代乱世中,根本就是个奇迹。
正常当世每次兵变,带来的都是大量的屠杀。
屠杀二字,谁人不怕?
一下子,数之不尽的奏本如雪花般飘进宫内,无数雪花汇聚在一起,最后形成一座难以抗衡的雪山,重重的压在刘钧的御案上。
看着御案上的“雪山”,刘钧脸色惨白。
赵华的攻势如汹涌的海浪般,一波重过一波,一浪高过一浪,层层递进,令刘钧无法招架。
面对这遮天蔽日袭来的浪潮,刘钧虽贵为一国之君,但当下的他却显得十分弱小。
皇权不振,纵算刘钧能瞧出一些端倪又能如何?
在强大的政治浪潮下,弱小的刘钧下意识地想找人来庇护他,思来想去,刘钧下令召来了两人。
一人是左仆射赵华,一人是枢密使段恒。
这两人是目前北汉朝中,辅助刘钧掌管军政的最主要两位重臣。
因攸关军事,刘钧率先将目光看向段恒。
“国内人情汹汹,朕当如何?”
刘钧先问的虽是段恒,但赵华一点都不担心。
为何他所造的势,能在太原城内一发不可控制的流传开?
并非是他的政治力量,强大到足以掌控北汉朝廷,关键在于他造的势是有利于河东本地士族的。
刘继业收复“潞泽五州”对国家来说是好事,对河东本地士族来说,却弊大于利!
政治上不谈感情,谈的都是利益,赵华知道段恒会怎么选。
“臣记得,刘继业的家人在代州。”
这话一出,赵华诧异的看向段恒。
表面上看,段恒的回答牛头不对马嘴,实际上段恒给出了最为诛心的回答。
家人在代州不在太原,代表着朝廷对刘继业的牵制手段少的可怜。
至于为何朝廷不先扣留刘继业家人,不是刘钧不想,是他做不到。
“家属质京”制度,是有利于朝廷控制武将,可实行这一制度要建立在中央集权的基础上。
而五代乱世,中央集权基本就是个笑话。
哪怕是周世宗在世时,已开始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可地方的财权、兵权他都能大力削减,唯有“家属质京”这一事他提都没提。
具体到北汉国情,北汉的前身后汉是如何灭亡的?
有郭威殷鉴在前,刘钧除非是弱智,不然哪敢提“家属质京”这事。
段恒的话,让刘钧的脸直接黑了下来。
紧接着刘钧想起,他对刘继业并非无牵制手段。
当刘钧想起卢赞的存在时,正好一位内侍捧着一封密报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
“陛下,卢监军急报!”
刚听闻这句话,段恒与刘钧皆惊诧不已。
唯有赵华低头暗自窃喜——吾主,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