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北上勤王,无论战绩如何,都没法再回蜀地。
无论皇帝,还是朝中百官,都会尽力把他们留下。
既是为了限制地方督抚做大,也是为了保障北疆安全。
长城防线一再告破,已经到了不得解决的时候。
文官之中,能够担此大任的,早就死在了党爭之中。
剩下的都是聪明人,不会接这个烂摊子。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份得罪人的苦差事,大概率会落入勛贵三巨头之一手中。
北疆的烂摊子,远不止这一个。
崩溃的中原战场,同样需要有人收拾残局。
关中是潜在火药桶,隨著北虏入侵,河北大地即將满腹苍夷。
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北虏多半发现了大虞的软肋。
相较於自己动手强行从外部推倒,不如多製造难民,从內部动摇大虞的根基。
到时候遍地饥民,光賑灾一项开销,就会消耗朝廷大量的財力物力。
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了賑灾上,就无力加强军备。
放任不管更加不行,人心一旦丟了,帝国的统治根基也没了。
知道了风险,自然要提前准备。
军事实力,一时半会儿无法增加,战略物资还是能多筹集一些的。
蜀地官员和士绅急著送他离开,正好为筹集物资创造了机会。
唯一遗憾的是,他现在带兵离开,蜀地新政很快就会化为泡影。
“侯爷,思虑周全,我等定当竭尽全力完成。”
见大家没有反应,布政使李永良率先带头表態道。
管镇远侯的胃口多大,能够送走这位瘟神,对大家来说就是胜利。
如果此时同他对著干,倒在黎明前,那就不划算了。
眾官员都是聪明人,接到提醒之后,迅速跟著表明了立场。
一时间,满屋的讚美声,场面很是温馨和谐。
伸手不打笑脸人,见大家都这么识时务,李原也丧失了杀鸡猴的想法。
杭州府。
“舞阳侯所部已经先一步出发,陛下再次下旨催促我们行动。
诸位將军,可曾做好准备?”
景国良神色凝重的询问道。
这次勤王行动,朝廷催的实在是太急了。
皇帝提出的战略要求,也不是一般的高。
將北虏挡在顺天府之外,在他看来这种变態的要求,喊喊政治口號还行。
真要付出行动,那就是在做梦。
除非北虏主动配合,不然敌人杀到京师的速度,肯定比勤王大军抵达的速度快。
可惜他们远在千里之外,单纯靠一份奏摺,肯定抵不住百官天天在皇帝耳边念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