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小说

秋天小说>魏晋不服周 > 第199章 上桌吃席5(第2页)

第199章 上桌吃席5(第2页)

>一字一句皆血染,一步一印胜铁链。

>若问光明何处起?就在你我开口间。”

歌声未歇,远方传来马蹄雷动。众人戒备,却发现来者打着朝廷旗号??竟是御前侍卫统领亲自押送一辆青铜囚车,车内锁着一人,面目阴鸷,正是原凉州别驾王允之的胞弟王允昭!随行文书宣读圣旨:“王氏兄弟勾结外邦,图谋割据河西,罪证确凿,即日起废为庶人,家产抄没,族人贬戍疏勒。”

更令人震动的是,旨意末尾加了一句朱批:“着阿禾全权处置王允昭,以彰边民之志。”

全场寂静。阿禾缓步上前,透过栅栏看着这个曾下令焚烧十七所夜读堂的男人。他冷笑:“你以为赢了?士族千年根基,岂是你一个女子能撼动?”

阿禾不答,只从怀中取出一张纸,轻轻贴在囚车外侧??那是韩五娘的诉状复印件,上面写着她如何被逼为娼,孩子饿死时手中还攥着半块树皮。

“你不用回答我,”她说,“明天,这些话会出现在每一座夜读堂的墙上。你的名字,将和这些文字永远在一起。”

次日,她并未处决王允昭,而是将其交予“边疆民选监督委员会”公开审理。审判持续三日,两千余名百姓旁听,受害者轮流作证。最终判决:终身劳役,看守新建的“律法纪念馆”,每日清扫展厅,背诵《治理律》十条,直至能全文默写为止。

有人不解,阿禾只道:“我们不是要用仇恨代替暴政。我们要让他亲眼看着,被他踩在脚下的东西,如何一点点站起来,活得比他高贵。”

八月初,疏勒古城发掘正式启动。在《正始律》地图指引下,考古队于玉门旧堡地下三十丈处发现完整石室,内有北魏时期刻石十二方,字迹清晰如新。尤为珍贵者,是一块《童蒙须知碑》,明文规定:“凡境内七岁以上孩童,无论男女、族属、贫富,皆须入学识字,违者罚吏。”

消息传开,西域十一城邦遣使前来观礼。阿禾借此契机,倡议成立“西域法治联盟”,提出五项原则:一、普及基础教育;二、开放司法档案;三、建立流动监察;四、保障言论自由;五、严惩贪腐私兵。当场有七国代表签字,承诺试行。

九月重阳,第一批“双语律师”毕业。三十六名学员中,有牧民、织工、寡妇、前奴婢,最小者仅十四岁。阿禾亲手为每人戴上一枚银牌,正面刻“律行千里”,背面是个人名字的第一个字母??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正式拥有署名权。

仪式结束后,她独自登上鸣沙山顶。风沙吹拂面颊,她打开包袱,取出周延大人的那张旧地图。陇右二字依旧鲜红,但她已在疏勒位置添了一抹新朱砂,并写下一行小字:**“此处非终点,乃火种西传第一站。”**

忽然,远处尘烟滚滚。一队快马疾驰而来,为首者高举黄旗??是建康八百里加急!

驿卒翻身下马,递上锦匣。阿禾开启,内藏两件:一是天子亲书诏书,褒奖她“拨云见日,重振纲维”,赐爵“昭德亭侯”,食邑三百户;二是李慎手书信笺,字迹潦草:“**我已复起为豫州刺史,然朝中崔氏余党仍在,屡阻‘全民普教法案’通过。若无民间呼声压顶,新政恐难落地。盼你率西域诸邦联名上书,救此万世之基。**”

她久久伫立。爵位、食邑,于她如浮云。但她知道,这场仗远未结束。北方仍有三百孤童无师可依,南方豪族私塾拒纳寒门,中原科举仍限士族子弟……真正的战斗,不在荒漠戈壁,而在庙堂之上。

当夜,她召集所有火种队员、粟特商首、西域使节,宣布启动“万人联署行动”:征集十万百姓签名,要求朝廷颁布《普教学令》,确立“人人有权识字”的国策。她设计了一份简易誓词,用汉、蒙、回鹘、吐蕃四种文字印刷,附带指印格,由各夜读堂逐村宣讲、收集。

与此同时,她命人将《正始律》中最先进的条款摘出,制成“律镜十二篇”,刻于青铜板上,立于疏勒、龟兹、于阗三城广场,供人诵读对照。其中一篇写道:“**法不独属于官,亦属于耕者、织者、牧者、学者。法之所在,即民权之所立。**”

冬至前夕,第一万份签名送达敦煌。阿禾亲自整理装箱,准备择吉日启程返京。临行前夜,她再次来到祁连山石龛,将《莲塘冬日笔记》取出,在最后一页添上新句:

**“他们说我带来了光。不,我只是擦亮了一面镜子,让所有人看见,自己本就有的眼睛。”**

风雪漫天,马队列阵待发。三十六盏油灯在寒夜中摇曳不灭,宛如星辰下凡。阿禾翻身上马,回首望了一眼这片她用脚步丈量过的土地??干涸的河床边,新挖的水渠已引来源源活水;荒芜的坡地上,夜读堂的灯火次第亮起;曾经跪着乞水的牧民,如今挺直脊梁站在评议会上发言。

她轻抖缰绳,低声下令:“回家。”

马蹄声起,惊起一群栖息的雪雁。它们振翅南飞,掠过古城废墟,穿过云层裂隙,向着中原的方向翱翔而去。而在它们飞过的每一座山谷、每一条河流、每一寸冻土之下,无数颗种子正在黑暗中悄然萌发??那是用炭笔写下的名字,用血泪铭记的誓言,用火把照亮的未来。

麦浪终将覆盖荒原,燕子总会归来。而这一次,它们带回的不再是春天,而是千万人齐声呐喊的黎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