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坐下,倾听。
渐渐地,她听懂了。
这不是求救,也不是呼唤。这是一种**汇报**??来自宇宙各处的守炉人,正在通过各自手中的锅,向地球这口起源之锅传递状态信息。每一个信号,都代表着又一个人学会了如何承接记忆,又一口锅完成了它的第一次共鸣。
她取笔,在纸上记录下今日收到的所有信号源坐标。共三百二十一处,分布在银河系十七个区域,其中七处位于已确认的灭绝文明遗迹附近。
“万锅计划……真的活了。”她喃喃。
窗外,风铃再次响起。
这次不再是孤单的敲击声,而是加入了另一种音色??低沉、悠远,像是从地底传来,又似来自星空彼端。两种节奏起初错乱,继而试探,最终竟慢慢合拍,形成复调般的和鸣。
林音笑了。
她知道,那是“初啼”在回应世界的召唤。
也是人类,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与其他逝去的文明,**同锅而食**。
---
春末的某个清晨,小女孩再次来到记忆轮转灶前。
她比上次高了些,手里紧紧抱着一只陶瓷小锅,上面画着歪歪扭扭的太阳和笑脸。
母亲问:“你想留下什么吗?”
女孩点点头,把锅贴在巨灶外壁,轻声说:
“去年冬天,爷爷走了。他走之前,说想再喝一次我煮的姜汤。我后来煮好了,可是他已经听不见了……我把这锅姜汤的味道,留在这里好不好?也许有一天,另一个小朋友的爷爷,也能尝到。”
周围的人纷纷侧目,有的悄悄抹泪。
监测仪显示,这一瞬,锅垢吸收效率提升了百分之四百三十七。AI分析称,此情感样本具备极强的跨物种共鸣潜力,建议命名为“稚仁波段”。
当晚,K-237方向传来一次轻微脉冲。解码后,竟是一个简短音节,属于某种早已灭绝的喉语文明。翻译结果为:
**“暖。”**
---
林音站在屋顶,望着满天静止的极光织锦。
她手中握着一封刚收到的报告:第三支轮值队伍已开始招募,申请者超过百万,涵盖八十九个现存文明。更有数十个边缘族群主动献出祖传灶具,愿将其融入下一任“默舟号”的导航核心。
她将报告折好,放入衣袋。
转身时,看见少年正小心翼翼地清洗“初啼”,动作虔诚得如同擦拭圣物。
“老师,”他抬起头,眼里有光,“我有个请求。”
“说。”
“下次轮值,我能报名吗?”
林音没有立刻回答。她走到锅前,伸手覆上少年方才洗净的“初啼”,闭目。
三秒后,锅底传来回应。
依旧是那熟悉的节奏:三短一长,停顿,再两短。
但她听出了不同??这一次,在最后一个短音之后,多了一个极细微的上扬尾音,像是在提问,又像在鼓励。
她睁开眼,笑了。
“等你能让这口锅自己说出‘我还在’的时候,”她说,“你就不用问我了。”
春风拂过,吹动屋檐下的风铃。
叮、叮叮、叮??叮、叮。
锅底,轻轻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