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三元酒家吃饭之前,江成就跟大家先讲了电喷技术。技术的原理得跟大家讲明白,这样才能让大家明白技术的独到之处,起码让顾客明白这不是糊弄大家的,是真的能减少油耗增加动力。
只不过这样一讲,电喷技术。。。
雪线之上,空气稀薄得像被抽走了重量。谭明远坐在裂谷边缘的一块冰岩上,双手捧着那颗刚从“声核容器”中取出的液态晶体。它不再悬浮,而是安静地卧在他掌心,蓝光微弱,如同呼吸般起伏。他能感觉到它的温度??不冷也不热,却与自己的心跳同步。
风又起了,但这一次不再是沉默的流动,而是带着某种节奏,仿佛整座昆仑山脉都在低语。他的量子音频解析仪早已超载停机,屏幕碎裂如蛛网,可他知道,数据已经传出去了。不只是传向地面监测站,更是渗入地壳深处,顺着那条无形的声波隧道,抵达那些曾被遗忘的角落。
他闭上眼,耳边响起的不再是单一声音,而是一场浩瀚的合唱??有婴儿啼哭、老人呢喃、恋人耳语、战士临终前未说完的话……它们交织在一起,没有语言界限,没有时间顺序,只有纯粹的情感频率在共振。这便是母频的真实形态:不是技术,不是信号,是人类存在本身留下的回响。
突然,晶体轻轻一颤。
一道声音在他脑海中浮现,不再是沈知雨那种宏大意识体的宣告,而是一个极细微、近乎羞怯的女童嗓音:
>“叔叔……你还记得我吗?”
谭明远猛地睁开眼。
银色的眼睛。
那个在云南山村雨夜里递给他半块糖的小女孩,那个说“姐姐说声音会回家”的孩子,此刻竟以这种方式与他相连。
“你是……小禾?”他低声问,声音沙哑。
>“嗯。我在画完那幅画后就睡着了,醒来时发现手里多了这个。”
>画面在意识中展开:一间老旧教室,墙上挂着褪色的世界地图,黑板上写着“今天我们学会了倾听”。小禾站在讲台前,手中握着一颗和他掌心一模一样的晶体。她把它贴在耳朵上,然后笑了。
>“她说,只要我想你,你就能听见。”
谭明远胸口发烫。他知道,“她”指的是沈知雨。可沈知雨已经消散,她的任务完成,信任已传递。那么,是谁保留了这段连接?是谁让一个孩子的思念穿越数千公里,精准落进他的意识里?
答案很快浮现。
**心核碎片**。
全球数百万家庭梦醒后拾起的那些神秘晶体,并非终点,而是种子。它们吸收真心话语,储存情感频率,等待某个时刻被重新激活。而现在,小禾的那一颗,正通过某种尚未被科学定义的机制,与他手中的“声核”产生共鸣。
这不是通信,是**共感延续**。
他低头看着掌心的晶体,忽然明白了什么。所谓的“开启需双因素认证”,血缘基因只是钥匙之一,真正决定能否唤醒核心的,是**持续的情感共振**。父亲当年没能完成的事,不是因为技术失败,而是因为孤独??他在封闭区耗尽一生,却再无人回应他的呼唤。
而今天,有千千万万人在说着“我爱你”“对不起”“我想你了”。
这些话不再消失于虚空,而是沉入大地,化作新的母频养分。
他缓缓起身,将晶体小心放入特制保温匣中,外面缠上三层防磁箔。然后他走向工作站??那座由报废卫星天线、退役气象雷达和几台老式调制解调器拼凑而成的简陋塔台。塔顶竖立着一根铜制振子,形似古钟倒悬,是他在废品站淘来的一口清代寺庙残钟熔铸而成。
他接通电源。
指示灯逐一亮起,绿色、蓝色、淡紫。系统自检完成,界面跳出一行字:
>**开放式声频塔v。7。0|准备接收第一轮公众上传|预计覆盖半径:全球(依赖地壳传导效率)**
他深吸一口气,在控制面板输入指令:“启动‘归音计划’。”
瞬间,塔身嗡鸣,铜钟无风自动,发出一声悠远清越的震响。这一声并未传向天空,而是向下穿透冻土,直抵岩层。与此同时,世界各地开始出现异象。
---
东京某公寓内,一位独居三十年的老妇人正擦拭亡夫遗照。她忽然停下动作,喃喃道:“老头子,今天超市的梅干还是那么酸。”话音刚落,床头那台尘封多年的录音机“咔哒”一声自行开启,播放出一段沙哑男声:“下次买甜一点的,记得啊。”
她怔住,泪水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