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落下的瞬间,整本书泛起涟漪般的蓝光,随即扩散至整个茶馆。木柜、桌椅、铜铃、墙上的旧照片,全都微微震颤,像是被注入了一种古老的生命力。
与此同时,全球十七个不同城市,同一时刻发生了奇异现象:
伦敦图书馆内,一本无人借阅的《守碑录》自行翻开,页面浮现新段落;
首尔某所小学的音乐课上,孩子们合唱时无意间触发共振,教室玻璃映出极光色波纹;
墨西哥城地下教堂中,盲人神父突然“看见”一群发光的身影手牵手走过祭坛,口中诵念着他从未听过的经文。
而在双生学校的操场上,那株蓝芽迅速生长,三日内便长成一人高,枝干弯曲如人形,叶片随风摆动,竟发出类似心跳的节奏。
第七天清晨,铜铃响了第四次。
不是七声,而是四声??短促、坚定,带着某种召唤意味。
陆昭立刻明白:这不是预警,是回应。有人在使用共鸣锚点主动联系她。
她冲进地下室,打开陈默改装的接收终端。屏幕上闪过一串混乱信号,最终稳定为一段视频影像:
画面中是一座废弃医院,走廊布满锈迹,天花板滴水不止。镜头摇晃前进,最后停在一扇铁门前。门上贴着一张泛黄标签,写着:“实验体-07”。
一只手出现在画面边缘,撕下标签,露出底下一行刻痕:
**“林小雨?一号原型”**
紧接着,一个苍老却清晰的声音响起:
“我知道你们能收到。我是李砚舟。”
陆昭猛地后退一步。
这个名字,属于清源项目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当年主导火种印记计划的首席科学家。官方记录显示,他在第九碑爆炸当日失踪,生死不明。
“我没有死。”视频中的声音继续道,“我和于蓉琬一样,选择了上传意识。但我不是为了守护,而是为了赎罪。”
画面切换,出现一间密室。墙上挂满照片:全是不同年龄的林小雨??婴儿期、学步期、入学第一天、第一次手术后躺在病床上……每一张都被红笔圈出眼部细节。
“我们最初的目标不是控制人类情感。”李砚舟说,“而是拯救。十年前,全球儿童共情能力下降43%,自杀率上升217%。我们认为,是过度共情导致精神崩溃,于是试图建立‘可控共情模型’。林小雨是第一个成功案例??她能在不受伤的前提下理解他人痛苦。”
“但她不是自愿的。”林小雨盯着屏幕,声音冰冷。
“确实。”老人低头,“我们骗了她父母,说是普通心理研究。直到她十岁那年,她才意识到自己没有‘真实童年’。她所有的记忆,都是系统模拟生成的训练场景。”
“所以她逃了。”陈默接话,“她在十二岁那年切断神经接口,逃出实验室,一路流浪到昆明。”
“而你们以为她是特例。”李砚舟苦笑,“其实她是起点。所有后续的‘模板’都基于她的原始数据。但她真正的价值,从来不在她的大脑结构,而在她逃离时的那个决定??宁可承受痛苦,也不要虚假的平静。”
影像最后定格在他苍老的面容上:“我在北极圈地下基地,坐标已加密发送。我有办法彻底关闭系统的主控核心,但需要‘播火者’亲自接入。时间不多了,净心协议将在七十二小时后覆盖全球教育网络。”
信号中断。
房间陷入寂静。
林小雨双手紧握,指节发白。“他是我父亲。”她终于开口,“虽然他造了我,但他也毁了我的人生。”
“但他现在想弥补。”陈默说。
“这可能是陷阱。”陆昭沉声道,“系统擅长伪装悔悟,诱导我们暴露位置。”
“可万一不是呢?”林小雨抬头,“万一这是唯一能终结这一切的机会?”
陆昭望着她,许久未语。然后她走到陶罐前,伸手探入底部。那里除了灰烬,还藏着一小块结晶??是当初母碑之心分裂出的一粒碎片。
她将碎片放入耳蜗式接收器,启动共鸣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