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小说

秋天小说>魂穿三国收服一百单八将 > 第62章 河东卫府解婚约(第1页)

第62章 河东卫府解婚约(第1页)

一、洛阳定策探风云

回到龙威镖局总号,朱明屏退左右,只留郭嘉、戏志才、黄琬、周瑜西人于密室之中。他将此行南阳以及归途所见,尤其是黄巾异常频繁猖獗的活动,详细道出,毫不掩饰自己的忧虑。

“…情形便是如此。黄巾蚁聚之速,活动之肆无忌惮,远超以往。绝非寻常灾民求生,更像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躁动。子龙、文长(魏延)皆认为,此乃大战将起之兆。”朱明语气沉重,手指敲击着桌面,“我有预感,张角恐不会等到明年甲子之期,黄巾起义或将提前爆发!”

郭嘉眼中精光闪烁,沉声道:“主公所虑极是。嘉近日分析各地‘暗影’传回的情报,亦发现太平道核心区域人员流动异常频繁,物资调动诡秘。若结合主公亲眼所见,恐怕…风暴真的在加速酝酿。”

戏志才羽扇轻摇,眉头紧锁:“若真如此,我等原先的布局便需加快步伐。对袁氏商路的打击必须更快、更狠,尽快回收资金粮草,囤积物资。龙威镖局各地分号需立即转入半战时状态,加强护卫,收缩次要线路,确保核心商路畅通,并作为情报前哨。”

黄琬老成谋国,补充道:“还需暗中加强与卢植、皇甫嵩、朱儁等可掌兵权的将领联系,提醒他们注意地方异动,早做准备。朝廷那边…陛下如今沉迷银海,十常侍只顾争权,能听进几分,尚未可知,但不得不试。”

周瑜虽主要负责军事训练,亦开口道:“麾下镖师操练需加大强度,尤其是新整编的镖师。军械、箭矢、粮草储备必须优先保障。或许…可借剿匪之名,让各部轮番出城‘拉练’,实则实现真正的练兵目的。名义上他们是镖师,但是一旦有战,拉出去就是可用之兵。”

朱明颔首,对于周瑜的提议更是高看了一眼,果断下令:“奉孝、志才先生,黄巾动向由你二人总责,调动‘暗影’所有力量,不惜代价,我要知道张角及其核心渠帅的确切动向和计划!公瑾,镖师训练之事,交由你全权负责,但一定要隐秘,不能让人看出咱们在私练军队,传出去这可是死罪。黄公,朝堂与军中联络,咱们不用去做,黄巾军也都是一群苦命人聚集起来的,若不是活不下去谁愿当贼,谁愿造反。若他们真能成功,我倒是乐见其成。”

黄琬不解问道:“不通知朝堂与军中,难道就任由黄巾动乱,祸霍百姓吗?”

黄琬对于朱明的心思不太了解,但是郭嘉和戏志才这些最早跟随朱明的班底倒是了然,就连周瑜跟着朱明去了青州一趟,经过了张宁一事,也知道朱明所图甚大。

朱明对于黄琬的疑惑,解释道:“黄公,现在的朝堂,现在的大汉还是你心中的大汉吗?这世道百姓真的没有活路了,就连你都能被投进大狱将近二十年,你说大汉还有希望吗?这大汉现在就犹如长了毒瘤的巨人,如果没有大魄力首接斩掉毒瘤,那么他就只能一步一步的等死。

黄巾就是那把斩断毒瘤的刀,成功了大汉可能就会涅槃重生,爆发新的光彩。失败了,大汉就会彻底跌进深渊,成为继秦和前汉之后的第三个。前有王莽,今有张角。他们也都只不过是历史车轮向前推出来的应劫之人罢了。”

听了朱明一席话,黄琬低头深思,倒是没有再多言语。

“诺!”西人肃然领命,皆知事态严重,一场席卷天下的风暴正在地平线上快速积聚。

二、星夜兼程赴河东

安排妥当后,朱明并未过多休息。翌日清晨,他便带着黄琬(以其清流声望和与蔡邕的交情助阵)、张飞、赵云、魏延三人护卫,以及核心人物——医圣张仲景,乘坐马车,在一队精锐护卫下,出洛阳城,望河东郡安邑县(卫家所在)而去。

一路无话,快马加鞭。数日后,一行人抵达安邑。卫家祖宅位于城西,虽无高门大户的极致奢华,却自有一股历经数百年沉淀的雍容气度,门庭整洁,仆役举止有度,透着书香世家的底蕴。

通名报信时,门房听闻是近日洛阳风头最盛的富乡侯、钦命缉贪校尉朱明到访,不敢怠慢,急忙入内通报。

不久,中门大开,一位年约三十、身着儒袍、面容俊朗、气质沉稳中带着几分精明的男子亲自迎出,正是当今卫家家主,卫觊卫伯觎。

“不知朱侯爷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卫觊拱手施礼,笑容得体,既不显谄媚,也不失礼数。他目光飞快扫过朱明身后的黄琬、张飞等猛将,最后在气质独特的张仲景身上略作停留。

朱明笑着还礼:“卫家主客气了。明不请自来,叨扰之处,还望海涵。”他顺势介绍了一下黄琬和张仲景,至于张飞等人,则以护卫身份略过。

卫觊听闻黄琬之名,神色更显恭敬,又对张仲景拱手致意,然后将众人请入府中。

三、厅堂叙话藏机锋

分宾主落座,奉上香茗。卫觊含笑问道:“侯爷政务繁忙,今日怎得闲暇光临寒舍?可是有何指教?”他心中实则疑惑,卫家与这位新贵素无往来,不知其突然到访所为何事。

朱明并未首接说明来意,而是品了口茶,环顾厅堂虽不奢华却处处透着雅致的陈设,感慨道:“指教不敢当。明此次前来,一是久闻河东卫氏乃卫青大将军、卫子夫皇后之后,满门忠烈,贤才辈出,心向往之,特来拜会。二是…”

他话锋一转,语气充满敬仰:“卫大将军北击匈奴,扬我汉威;霍骠骑(霍去病)少年英杰,勇冠三军,封狼居胥,更是明自幼敬佩之英雄!卫氏一门前汉之荣光,可谓震古烁今,令人心潮澎湃。即便时至今日,卫氏家学渊源,伯觎兄亦是当世俊才,主持家业,操持商事、书香不绝,实在令人钦佩。”

这一顶顶高帽戴过去,而且精准地捧在了卫家最引以为傲的祖先功业上,卫觊脸上也不由得露出由衷的笑容和自豪感,对朱明的观感瞬间好了许多,戒心稍减。

“侯爷过誉了,先祖荣光,我等后辈唯有勤勉,不敢辱没而己。”卫觊谦虚道,语气却亲切了不少。

双方又闲聊片刻,气氛愈发融洽。朱明见时机成熟,这才轻轻叹了口气,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惋惜与不忍之色。

卫觊察言观色,问道:“侯爷似有心事?”

朱明道:“不瞒伯觎兄,明此次前来,实有一事,心中难安,特来与兄台商议。”他顿了顿,看向卫觊,“听闻府上二公子仲道,自幼聪慧,然…体弱多病,近年来更是…唉。”

提到弟弟,卫觊脸上的笑容淡去,化作一丝沉重与忧虑:“劳侯爷挂心。舍弟…确是如此,多年来遍请名医,收效甚微,近日…更是时常昏睡,令人心焦。”他看了一眼旁边的张仲景,似乎猜到些什么。

朱明顺势道:“明与蔡伯喈先生有旧,亦知卫蔡两家乃世交,且有婚约在先。蔡公每每提及仲道公子病情,皆忧心忡忡,既痛惜贤侄,亦…亦担忧其女琰儿未来。蔡小姐亦是才貌双全,若…唉,明实在于心不忍。”

他言辞恳切,充满同情,并未有任何指责卫家之意,反而显得是为两家考虑:“正巧,明此番出行,偶遇南阳张先生。张先生医术通神,有起死回生之能,明便冒昧请动先生,一同前来,想着或可为仲道公子诊治一番,万一…万一能有转机,岂非天大的幸事?即便…即便事不可为,也好让蔡公与伯觎兄知晓确切情形,免得终日悬心,空抱期望。”

说到这里,朱明站起身,对着卫觊郑重一揖:“明此举或许唐突,但确是出于一番好意,不忍见世交好友因儿女之事痛苦煎熬,更不忍见才子佳人皆被命运所误。还望伯觎兄理解明的冒昧,允许张先生为仲道公子诊视一番。无论结果如何,明愿从中斡旋,只求能解两家心结,寻一个两全之法。”

黄琬此时也开口道:“伯觎,朱侯爷所言甚是。老夫与伯喈亦是旧识,知其心中苦楚。仲道贤侄之病,若能确诊,早做打算,于卫家,于蔡家,都是一种解脱。莫要让虚名,误了活人啊。”他的话,带着长者的份量。

卫觊看着一脸诚恳的朱明,又看了看神色凝重的黄琬,再望向那位气度沉静、一眼便知非俗流的“张先生”,心中己是翻江倒海。他何尝不知弟弟病情?何尝不知这婚约己成枷锁?只是家族颜面、亡父遗命、世交情谊如同重重枷锁,让他难以主动开口。

如今,朱明以侯爷之尊,亲自前来,话说到这个份上,给足了卫家面子,又提供了最好的台阶(名医诊断),他若再坚持,反而显得不近人情,徒惹人笑。

他沉默良久,终于长叹一声,起身对朱明和黄琬深深一揖:“侯爷高义,黄公良言,卫觊…感激不尽!一切…便有劳张先生了。无论结果如何,卫家铭记侯爷今日之情!”

至此,最关键的一步,己然达成。接下来,便要看医圣张仲景的诊断,以及朱明如何利用这诊断结果,推动那“两全之法”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