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那边传来好消息:竹筒罐头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经销商还要追加订单!
王富盛趁热打铁,带着人对生产线进行改造,还从县城请来老师傅,教大伙制作新口味的罐头。
看着罐头厂蒸蒸日上,王富盛却没有满足。
“光做罐头还不够,咱得把产业链拉长,等明年开春,就种些适合深加工的水果,再建个果汁厂……”
随着竹筒罐头在港城大卖,王富盛决定趁热打铁,在村里建个果汁厂。
消息一传出,大伙都摩拳擦掌,干劲十足。
张大伯主动把自家后院的老果树捐出来做实验田,二柱子拍着胸脯保证:“盛哥,只要你一声令下,我连夜去县城找图纸!”
可这建果汁厂的事儿,从一开始就不顺利。
先是选址犯了难,村里的空地要么离水源远,要么挨着农田,运输不便。
王富盛带着村干部们转了三天三夜,最后盯上了村东头的老砖窑。
那地方虽然荒了些,但地势平坦,离水渠也近,就是窑洞里堆满了碎砖烂瓦,清理起来得费不少功夫。
“大伙加把劲,等果汁厂建起来,咱也能喝上自家榨的果汁!”
王富盛带头跳进砖窑,抡起铁锹就干。
村民们见状,纷纷抄起工具跟上。
二柱子最积极,一边搬砖一边哼着小曲,结果脚下一滑,摔了个屁股墩,惹得大伙笑作一团。
设备也顺利运到村里。
可新的麻烦又接踵而至。
安装设备那天,几个技术员围着机器直挠头:“王主任,这机器太先进了,我们摆弄不来啊!”
王富盛二话不说,又跑到省城,请来农机厂的老师傅。
老师傅到了村里,一看这阵仗,直咋舌:“你们这小村子,居然搞这么大动静!”
在老师傅的指导下,机器总算安装好了。
可是生产那天,榨出来的果汁颜色发黑,还有一股怪味。
王富盛尝了一口,眉头皱成个“川”字:“这哪是果汁,简直是中药汤!”
技术员们急得团团转,查了半天也没找出原因。
王富盛蹲在机器旁,盯着榨汁流程看了一遍又一遍,突然发现问题出在清洗环节。
水果表面残留的农药和杂质,没彻底洗净就直接榨汁,能不出问题吗?
他立刻下令停工,让大伙把所有水果重新用盐水浸泡、冲洗,还特意加了一道过滤工序。
经过改良,新榨出来的果汁金黄透亮,酸甜可口。
王富盛捧着第一杯果汁,眼眶湿润了:“不容易啊,总算是成了!”
他立刻带着样品跑到县城,找供销社、饭店谈合作。
可人家一听是村里小厂生产的,都直摇头:“我们一直用国营厂的货,你们这……”
毕竟光一个王富盛的‘名’并不能带来保障。
王富盛没有气馁,在县城最热闹的十字街头摆起了免费试喝摊。
二柱子举着喇叭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上岗村鲜榨果汁,不掺水不添糖,比城里的汽水还好喝!”
一开始,大伙都不敢尝,王富盛就亲自端着杯子,见人就递:“尝尝看,不好喝不要钱!”
一位带着孩子的妇女尝了一口,眼睛一亮:“哟,这果汁真鲜!给我来两瓶!”
围观的人见状,纷纷掏钱购买。
一传十,十传百,试喝摊前很快排起了长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