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小说

秋天小说>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运河2(第3页)

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运河2(第3页)

“时间到了。”冯延寿退后一步,“大人请回吧。有些东西,埋得越深,越安全。”

耶律琚未动:“你知道我为什么不怕你吗?”

“哦?”

“因为你不敢杀我。”他冷冷道,“你若动手,等于承认井里有鬼。而你现在最怕的,就是有人把鬼挖出来。”

冯延寿脸上的笑终于裂开一道缝隙。

三日后,耶律琚上奏,请设“皇城水利监”,专责巡查宫中沟渠井窖,以防积水成患。赵煦准奏,并特许其带工部匠人入阁勘察。冯延寿虽极力阻挠,但碍于圣旨难违,只得允行。

勘察当日,耶律琚亲临现场。工匠掘开井口三丈,终在岩层夹缝中发现一道暗格。内藏铁匣一只,外覆防水胶泥,开启后,赫然是三只水晶瓶,分别盛着半干血迹、烧焦布片、以及一枚金质虎符。

血迹经检验,属刘维桢无疑;布片残存文字:“……燕云十六州……永宁年号……”;而虎符,则是枢密院最高调兵凭证之一,铭文显示其主人为已故宰相韩缜??此人正是当年“北枢案”核心人物之一,死后追封郡王。

证据确凿!

耶律琚立即将物证呈递御前。赵煦览毕,面色铁青,整整三日未发一言。

第四日清晨,一道密旨下达:冯延寿停职待查,静思阁永久封闭,原址改建为“悯忠祠”,供奉历代蒙冤忠臣牌位。同时,诏令天下:凡曾受“白鹰社”迫害之家,子孙可申请复籍、补荫,由礼部专项抚恤。

然而,就在诏书颁布次日,冯延寿于家中自缢,颈间缠着一条绣金抹额??正是当年刘夫人入宫时佩戴之物。

耶律琚赶到现场时,尸体已僵硬。他在冯延寿枕下发现一封信:

>“吾叔冯景,实为刘氏所杀。彼女夜入宫禁,以毒针刺喉,伪作猝死。吾知之,惧之,遂顺其意,助她藏匿证物,操控吕党。非为权欲,只为活命。今大局已定,吾愿以死谢罪,亦望大人明白:她从未真正离去。她在每一口井里,在每一片阴影中,在每一个不甘的心中。”

耶律琚焚信于庭,火光映照着他疲惫的脸。

他知道,这场战争仍未结束。

数月后,北方边境再传警讯:辽国遣使求和,愿归还部分争议山地,条件竟是“南朝遣还流亡宗室一名”。经查,所谓“流亡宗室”,实为当年萧后私生子,幼时被送往宋境寄养,如今竟被辽国追认为皇族血脉。

朝中哗然。有人主张严拒,以免助长敌国气焰;有人建议秘密遣返,换取边境安宁。

唯有耶律琚沉默。

直至廷议终结,他才独自登上汴京钟楼,取出一枚新铸的铜铃??形制如旧,铃内银丝却绕成井纹。

他轻轻一摇。

铃声清越,穿云裂雾。

仿佛回应一般,城外慈恩寺古槐上的旧铃,也在风中响起。

同一时刻,雁门关外,一名老牧羊人仰头望天。苍鹰盘旋,久久不去。

他喃喃道:“风起了。”

而在遥远的幽州某宅,烛影摇红,一位素衣女子端坐镜前,缓缓摘下发簪,划破指尖,将一滴血滴入砚台。

她提笔,在纸上写下两个字:

**重启**。

耶律琚站在钟楼顶端,望着南方炊烟、北方暮雪,忽然明白刘夫人的真正计划??她从不要求胜利,她只要火种不熄。

而自己,早已不是执剑者,也不是守井人。

他是新的传说。

只要有人还记得真相,白鹰就永远不会坠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