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小说

秋天小说>1444,拜占庭再起 > 第385章 朝圣者之路(第3页)

第385章 朝圣者之路(第3页)

“哈,就你这个蠢脑袋也去读大学?人家凭什么给你许可?”

西维斯调侃道。

“我家养的羊驼都比你聪明。”

“那还用说么,我父亲为学校捐赠了一间图书馆。”

帕切科耸耸肩。

“东帝国的大学虽然变多了,但好大学的入学考试也变难了,尤其是圣若望学城的那几所学校。”

“我听说,君士坦丁堡大学准备挑头组建一个高校联盟,共享教育资源,好像是叫什么橄榄叶联盟。”

“我肯定是没办法通过考试的,那就只能钱了。”

“那每一个学期的考试你准备怎么通过,还是靠钱?”

西维斯撇撇嘴。

“你家的生意最近这么好么?”

“还可以吧,等我学会了新闻传播,估计也会回去打理生意。”

帕切科嘿嘿笑了起来,西维斯则一脸鄙夷地看着他。

西维斯知道,帕切科出生于特拉斯卡拉城邦,这座城邦是墨西哥高原的“皈依之城”,是第一个主动皈依的大型城邦,也是第一个正式宣布废除本地语言文字,全面改用希腊语和希腊文的城邦,他们在新的秩序下得到了最多的利益,直接将旧日仇敌特诺奇蒂特兰压在脚下,一向将上帝和皇帝当做自己的救世主,对东正教会和东罗马帝国也最为忠诚。

帕切科的父亲就是一位特拉斯卡拉贵族,因为憎恨特诺奇蒂特兰人而选择归顺东罗马帝国,在当地威望较高,随后又在新旧大陆的交往中找到了机会,与一位东罗马资本家一起组建了一所海洋运输公司。

这个公司运输的东西不是商品,也不是奴隶,而是移民。

东罗马帝国占领墨西哥高原中东部后,埃律西昂殖民政府正式建立,由于东罗马帝国没有像原时空中的西班牙人一样进行大屠杀,采取了较为温和的统治模式,只要一名土著愿意皈依正教,并且有意向将希腊语作为自己的母语,皆可接受上帝的“赐福”,在所谓的“末日审判”中保全性命。

但是,在有预谋,有组织的投放下,天瘟疫还是迅速席卷了小半个墨西哥高原,不愿皈依正教的土著无法通过任何途径得到抗体,墨西哥高原的人口依然迎来了大衰减,据埃律西昂政府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1477年,埃律西昂政府实控区的人口大概为八百余万,大约与东罗马帝国持平,实际人口则会更多。

然而,由于东罗马百姓的生活过得太好,愿意向新大陆移民的终究只是少数,目前,整个埃律西昂的白人移民仅有一万余人,还多为这几年里强制流放过去的轻刑犯。

埃律西昂政府主要由教士掌权,就目前来说,他们是对土著势力最为友好的一个阶级,在资本家和移民的盘剥下,本地土著也只能把具有普世思想的教士当成保护伞,这种政治模式大大加快了土著皈依的速度,让一些温和土著愿意接受东正教的思想,但这还远远不够。

作为外来者,如果不想在完全摧毁当地政治模式的前提下取得更大利益,扶持本地势力是必可不少的,东罗马帝国将埃律西昂境内大量土地授予亲善势力,使他们成为大地主,最先皈依的特拉斯卡拉人自然得到了最多的利益。

除了信仰和语言上的强制要求外,这些亲善者还必须更改服饰传统,更改饮食传统,更改行为习惯,彻头彻尾地将自己变成罗马人。

然后,东罗马帝国也对婚姻制度进行了一些安排,移民过去的白人男性只能迎娶土著女性,妻子自然只有一个,但情妇方面谁都管不着,愿意“亲善”的适龄土著地主也必须迎娶一位白人女性,且必须将自己与白人女性所生育的混血孩子作为继承人,混血罗马人能够得到更多的优待。

如果土著地主的继承人不是混血,那么不好意思,遗产税直接翻十倍。

东罗马帝国的殖民政府拥有绝对的武力压制,在利益再分配中具有绝对话语权,反正也是僧多粥少,上赶着来表示效忠的人一抓一大把。

除此之外,阿兹特克帝国在鼎盛时期曾经建立了一套十分完善的行政制度,一个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和一大堆还算不错的基础设施,东罗马帝国没有将其全部摧毁,而是选择继承下来,将本地文字换成了希腊文,将本地历史换成了罗马史,将高级行政人员和高级教育人员换成了亲善者,这些亲善者自然也受到了同样的要求。

于是,埃律西昂对白人女性产生了强烈需求,他们也不在乎长相如何,身份如何,只要会说希腊语,拥有罗马公民权,能够帮助他们将家产稳定继承下来即可。

再者,殖民者的到来虽然让墨西哥高原的人口迅速减少,但同时到来的还有生产力的极速提升,耕牛,耕马,简易化肥,除虫菊农药,阿德里安液,铁制工具……这些东西首先在教会土地上得到推广,随后又被越来越多的地主利用到自己的农田上,每个月都会有大批东罗马舰船满载各种农耕资料运往新大陆,由于数目足够庞大,运费成本得到了很好的平摊,埃律西昂的农业生产力迎来了爆发式提升,粮食市场畸形繁荣。

俗话说,一牛当十人,迅速开展的农业革新使旧阿兹特克建立在庞大人口基础上的劳动密集型农业走向崩溃,农场主们不再需要雇佣那么多的佃农,曾经需要二十人开垦和打理的农田现在仅需两人。

然而,节节攀升的农业产量没能让埃律西昂的普通百姓过上比从前好太多的生活,东罗马资本家和土著地主们联合起来操控粮价,资本家们先把大量的粮食抛向市场,让那些小农中农连种植成本都收不回来,土著地主趁机侵吞农田,实行垄断,等前期准备完成,他们又开始抬高粮价,收割百姓财产,继续侵占大量田地。

为了让粮食价格始终处于较高的状态,土著地主会将大量粮食卖给东罗马资本家,让后者运往地中海世界,哪怕运不走也会任凭粮食烂在仓库里,绝不会将其低价卖给普通百姓。

如果是在欧洲,这种状况无疑会让大量劳动力进城务工,间接促进大城市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埃律西昂是不同的,这里的农业技术被强行提升了上来,其他产业全都未能跟上,在东罗马帝国获取到来自东方的冶炼技术和纺织技术后,在旧大陆卖不出去的大量铁质工具和鞋帽衣物被售往新大陆,反而让埃律西昂的本土手工业者迎来破产潮。

在埃律西昂殖民地,最热衷于推广东罗马服装文化的从来都不是教士,而是大大小小的东罗马资本家和与东罗马资本家达成协议的土著买办,这就是原因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大量的埃律西昂农民涌入城市,城市却也依然养不起这么多的人口,各大城市纷纷陷入普遍贫穷的状态,早一步归顺东罗马帝国的既得利益者挣得盆满钵满,他们自己的同胞却贫困交加。

重回农村?大地主们早就将土地侵吞干净了,就算抛荒也不许让人随便开垦,这是他们的私有财产,通过合法手段购买取得,受殖民地法律保护。

揭竿而起?如果真这么做了,第一个起兵镇压的恐怕不是东罗马殖民者,而是他们自己的同胞,那些在东罗马殖民体系下发家致富的新贵。

这些生活在贫困中的百姓什么都没有,只能走进教堂,向神父们倾诉自己的苦衷,在这片荒唐的土地上,在这种物欲横流的世道下,只有神父愿意为他们提供一些庇护,虽然保不了长远,但每个礼拜一次的救济粮可都是按时发放的,哪怕资本家和土著地主极力反对,认为这会让平民们养成“懒惰”的坏习惯,教士们依然照发无误。

教士们也对本地百姓的遭遇十分同情,但他们也毫无办法——东罗马资本家和土著地主的那些勾当虽然令他们十分反感,但的确都是合法合规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大豪门
不信天上掉馅饼大豪门
...
战争承包商
风三十五战争承包商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