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俺们就在这儿吧,买菜的人多。”
忍冬在一溜买菜的摊位中,找了个空处。
“成。”
刘老太把毛驴赶到那旁边的大树底下,找了个绳子拴起来。
忍冬则把驴车上的四坛子酱搬到那个空位,一篮子竹筒也搬了下来。
旁边支了一块牌子——【十文一斤】
刚摆好,旁边卖蔬菜的大娘就伸个头打听,“老姐姐,卖的啥啊?闻着这么香。”
刘老太舀了一竹筒出来,给她看看,“俺自己做的小鱼酱。”
“哦——酱啊——”
买菜大娘先是很好奇,看到是酱后,立马就缩回了身子,皱眉摇摇头。
“十文一斤啊,那你在这儿可不好卖。”
“怎么说?”
卖菜大娘抿嘴,头摇个不停,就是不开口。
刘老太直接把手上那个竹筒给她,“妹子,俺俩也算有缘,这筒酱算俺送你的。”
那买菜大娘面上一喜,连忙收下竹筒,闻了好几遍才说:“这镇上有一家卖大酱的店,价格公道的很,你卖的大酱十文一斤,实在太贵了。”
她指着街道斜对面的一家店铺,那上面的牌匾赫然写着“曹记大酱”,“那家店都开了几十年啦,镇上的人要买大酱都会去那里,好吃又便宜。”
忍冬一听,眉头蹙了起来,“娘,要不俺们改个价格?”
“不行,俺们的小鱼酱费油、费调料,先摆摆看吧。”
刘老太心里也没底,虽然她是现代人,但对古代的市场并不熟悉,也没有提前打听镇上对于大酱的行情。
根本不知道会是这个情况。
她让忍冬守在摊子前面,自己去了那家曹记逛逛。
远远的就能闻到豆子发酵的味道,里面人来人往,没人注意到店里来了一个观察行情的老太太。
曹记主要有三种大酱,黄豆酱、黑面酱、麦酱,黄豆酱、麦酱的价格都是五文一斤,黑面酱价格高一些,要七文一斤。
刘老太看这些酱都大差不差,不知道味道如何,看着来买的人也不少,难道真的很好吃?
她便问里边戴蓝帽的伙计,“这位小哥,俺能尝尝不?”
那伙计忙着搅大酱,一抬头见到一个精瘦的老太太,穿的衣服是补丁打补丁,鞋子、裤子上面灰扑扑的,一看就是逃难来的。
他皱着眉挥手,“滚滚滚,哪里来的叫花子?还要尝尝?买不起就别来这里骗吃骗喝!”
不等刘老太再问,那伙计放下手上搅大酱的瓢,直接把人往外边赶。
在曹记门口,刘老太低头看看自己身上穿的衣裳,原来是这一路走过来,沾上许多灰尘,不由得苦笑。
要是坐牛车应该不会这样,真是十文钱难倒英雄汉啊。
她恹恹地回到摊位,忍冬看她这个样子,知道卖菜大娘说的应该是没错了。
可眼下又能如何,来都来了,总不能还把这四坛子酱带回去吧?
眼睁睁瞧着来买菜的人一波又一波,也有人顺便看看她们的小鱼酱,但就是没有买的。
没多久,旁边大娘的菜都卖完了,她收收东西,跟刘老太打了声招呼。
“大妹子,俺先回去了,谢谢你的大酱,以后要是还来卖东西,需要帮忙的地方跟俺说一声。”
其实她心里觉得,这大妹子估计是不会再来了,大酱那么难卖,裤衩子都要赔进去咯。
“娘~这可咋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