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快到晌午了,一斤都没卖出去,忍冬愁得直搓手。
忍冬急,刘老太心里也着急。
这可是来古代头一次做的生意,难道就要以失败告终吗?
可家里什么都需要银子,不挣钱怎么办?
家里的物资怎么办?
刘老太拍了拍忍冬肩膀,安抚了一下,“你先看着,俺去一趟驴车那边。”
到了驴车边上,刘老太借大树的挡着旁人的视线,从空间里拿出来两大篮子蛋,一篮子鸡蛋和一篮子鹌鹑蛋。
她刚刚观察了,这条街上最好卖的就是鸡蛋,两文钱一个。
也有卖白米的,但因为旁边有米铺,也没什么人到摊子上买米。
思来想去,这才临时想起来把蛋拿出来卖,总要挣些银子回去。
忍冬看娘提着两篮子蛋,知道是菩萨给的,没有在大街上说什么。
娘俩心知肚明。
按照市场价两文钱一个鸡蛋,但是整条街上就没有卖鹌鹑蛋的,刘老太不知道鹌鹑蛋该定什么价,索性先摆起来。
忍冬就更不知道了,只在家里吃过刘老太做的,别处根本就没见到过。
因这两篮子蛋,吸引了不少人过来。
有妇人买了一兜子鸡蛋以后,看到旁边的小蛋,上面还有斑点,好奇问是啥。
刘老太还没来得及回答,就有一个穿着素净的老大伯颇有见识地说:“这是鹑蛋,我年轻的时候在府城庄老爷家做长工,有幸吃到过一回。。”
那妇人惊讶得捂了一下嘴,“哟!鹑蛋呐!那可不便宜啊,我听说一个小小的鹌鹑蛋能买四五个鸡蛋呢!”
刘老太心里盘算了一下,决定给鹌鹑蛋定价八文一个。
旁边路过的人听到有鹑蛋,都来凑凑热闹,鹑蛋可不常见。
“这里有鹑蛋啊?俺看看。”
有人问那吃过的老大伯:“大爷,你说你吃过鹑蛋,啥滋味啊?”
老大伯摸了摸短短的胡须,回忆道:“口感细腻,入口嫩滑,味道醇厚,”想着想着,咂咂嘴,“反正是鸡蛋不能比!营养也好!”
“哟,那么好,那给我来两个,买回去给我孙子补补身体,多少钱啊?”
那买了鸡蛋的妇人一听这是好东西,赶忙要两个。
“八文钱一个,两个十六文。”
刘老太拿了两个给她。
那妇人也没还价,直接掏了十六个铜板。
那老大伯也说:“也给我来十个吧,回忆回忆年轻时的味道。”
并从袖子里掏了一个碎银子给刘老太。
也有人光看热闹不买的,“这么多,这一大篮子怕是有上百个吧?老太太,你哪里来的这么多鹑蛋啊?”
刘老太胡诌了个来处:“俺闺女在山上找的,也是找了很久才攒了这么多。”
“哪里有鹑蛋?”
一个小厮模样的年轻后生拨开了人群。
他家小姐路过这边,听到有人说这边有卖鹑蛋的,嚷嚷着一定要买到。
他哪里敢怠慢,到处找人问,这才找到卖鹑蛋的摊子。
这后生仔气都没喘匀,急头白脸的,张口就是:“我要五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