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名,《热带雨季》,在各方努力以及自身影片实力过硬之下,连续七天,日票房都维持在2万以上,加上点映期的9万票房,一共拿到了1。9亿的票房,即将突破2亿。
文艺片勇闯国庆档,以成功画上句号。
不过,这只是阶段性的句号。
《热带雨季》是要走长线的。
因为《热带雨季》在北美颁奖季的征程开始了。
陆严河录完了这一季《年轻的日子》最后一期录制后,就飞去了美国。
北美颁奖季正式的时间一般是12月到次年的2月。
但是,在那之前,也有一些宣传行程要跑。
陆严河这一次是过去录访谈节目的。
在美国,盛行“名嘴”。演艺圈也是如此。
国内,电影明星们宣传电影,现在访谈节目都不是主流的宣传方式,而是上各种国民度高的综艺节目。但是,在美国,电影明星们在电视媒体上的宣传,还是以名嘴的访谈节目为主。
这一次,陆严河要上三档节目,和黄天霖和秦淑兰一起。
其实所谓的公关经费,不仅仅是支付一些公关活动的经费,还包括这些宣传行程的各种费用。
陆严河和黄天霖的吃穿住行都是由绿谷来支付,秦淑兰的则需要由拾火来支付,因为绿谷不肯承担。
那像这样一趟行程,从往返机票、酒店住宿、妆造、行程助理等等,一般至少要五万美金,这还是秦淑兰只带了一个助理并且标准比较低的情况下。
都是经济账。
但是,尽管如此,陆严河也觉得值得。
当然值得,秦淑兰从中国的宣传行程,到现在又来到北美,在各种各样的曝光下,知名度已经涨了很多。尤其是她本身是华裔,会中文,英文也很不错,两边都吃得开。
自从秦淑兰签到拾火以后,陈梓妍这边已经帮她接触了好几个剧本,等着她来挑。
像她这样演技好的实力派,只要有一家有实力的经纪公司来运营,也许无法像流量明星一样赚大钱,小钱肯定是能源源不断地赚的。
像北美颁奖季的这一趟下来,或许秦淑兰一个人就需要花上百万美金,但是,随着秦淑兰知名度上升,戏约的增多和片酬的提高,肯定是能够赚回来的。
绝不是亏本买卖。
到了秦淑兰这个年纪,她本来都已经准备进入“颐养天年”的阶段了,谁知道,突然碰上了《热带雨季》,碰上了陆严河,遇到了事业的一个转折点,她也不想错过这样一个机会。
陆严河甚至都在思考,能不能在《捕蝇纸》这部电影里给秦淑兰修改一个角色,想了想,还是算了,这部电影里的亚裔面孔已经够多了。
这毕竟是一部英语电影。
但是,其他的几个影视项目,比如《红眼航班》,比如《源代码》,陆严河都打算在里面给秦淑兰修改一个角色。
戏份肯定不是很多,但肯定不是工具人,一定有秦淑兰可以挥的空间。
《热带雨季》在北美的票房表现很不错,到现在为止,一直维持着五馆的小规模放映,馆均到现在还维持着3美金以上的票房。
不过,尽管它有着不错的票房表现,绿谷也并没有要马上给《热带雨季》做大规模放映的计划。
因为这部电影虽然在评论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和关注,但是,在观众那边,讨论度也好,各方面的数据也好,都比较中规中矩,不适合做大规模放映——
不会有那么多人来看。
这也符合正常情况。
事实上,就算陆严河现在是今年奥斯卡的大热门,但放在整个电影市场来说,颁奖季影片之于票房的正面作用,也往往是在于长线,而非突然给你来一下票房激增。
《热带雨季》在北美这边走的完全是评论界路线,而不是像《芭比》《火星救援》在他们那几届一样,走的是票房路线。
奥斯卡能够一直维持它的影响力,也确实是做到了商业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像《地心引力》《火星救援》《芭比》这样的商业大片,只要拍得好,不套路,不爆米花,一样受奥斯卡青睐。
人家是正儿八经地把奖项跟这个行业结合在一起,不媚俗,也不玩曲高和寡那一套,即使行业展的方向未必就那么好,至少人家紧跟着行业的展在走。
国内现在的这些奖项吧,一个问题是多而杂,没有居于统治地位的领头奖,另一个问题是“提名不清不楚,获奖不伦不类”,看得出想改变,但又走三步退两步的,获奖的结果只对流量明星有用,除此之外,就跟自嗨差别不大。
当然,也不能完全怪奖本身,这几年,看得出这些奖项是在努力地想要跟上行业、想要有所作为,不再玩以前圈地自萌那一套了,奈何这几年的电影行业本身没有出什么好作品,给奖总有一种矮子拔高个的无奈感,或者就是“追封”感太过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