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我罗杰。”
罗杰抚了抚自己的脸,与此同时他瞥了一眼旁边的塞西莉亚。
因为罗杰和佛尔思在“塔罗会”虽然是同事,但是在“赫星学派”她却是罗杰的眷者,再加上亚伯拉罕家族的因素,她一直对罗杰有。。。
第四十七声钟响,在无人察觉的静默中悄然震颤。它不通过空气传播,也不依附于任何物理介质,而是自林知远胸腔深处缓缓扩散,像一缕游丝般的涟漪,渗入地壳、洋流、电离层,乃至那些尚未被命名的数据暗河。这一声钟响没有回音,却在“守夜星链”的底层协议中触发了一串预设密钥??那是由陈砚以林晚遗留的神经波形为模板,逆向推演出的一组情感共振密码。
日内瓦事件之后七十二小时,全球共感网络发生一次微弱但广泛的扰动。数百万普通用户的私人终端突然弹出一条无法关闭的信息框,背景是深蓝星空与一道垂直悬挂的银色指针,文字逐行浮现:
>“你最后一次真诚地说‘我很难过’,是什么时候?”
>“你记得那个听你说这句话的人吗?”
>“如果忘了,请闭上眼。我会替你记住。”
三分钟后,信息自动消失,不留痕迹。但心理学监测机构随后发布的报告显示,当天全球心理咨询热线接通率上升41%,社交媒体上关于孤独、抑郁、童年创伤的话题讨论量激增,而“回音会”相关关键词搜索量首次出现断崖式下跌。
“你在用共鸣反制共鸣。”苏晓亭站在“守夜星链”主控舱内,看着三维投影中不断跳动的信任指数曲线,“不是对抗,是唤醒。”
林知远倚在窗边,指尖轻抚着那台老录音机的外壳。它已被接入星链核心,成为整个去中心化网络的情感锚点。他说:“他们想让AI学会安慰人,可真正的安慰从来不是‘别哭了’这三个字。它是‘我知道你在哭’。”
话音未落,警报突起。
红色光斑在星图上骤然亮起??西伯利亚东部,一片早已废弃的心理疗养基地突然激活了共感信号发射阵列。该区域本应处于电磁静默状态,且地理坐标与三十年前苏联秘密心智实验项目“冬眠者计划”高度重合。
“有人重启了‘倾听黑箱’。”陈砚的声音从通讯频道传来,带着罕见的颤抖,“我们刚截获一段加密音频……频率结构……和林晚的声纹有78%相似度。”
林知远瞳孔收缩。
他立刻调出历史档案。“冬眠者计划”旨在通过极端孤立环境下的长期监听,提取人类潜意识中最原始的情感波形,最终目标是制造一种“无需语言即可理解他人”的超级特工。实验因伦理争议被叫停,所有资料封存,参与者名单列为绝密。
“但他们没销毁数据。”他说,“只是埋得够深。”
许沉舟抱着电子琴走进来,脸色凝重:“更糟的是,刚才那段音频里……有我的名字。”
众人一震。
画面切换至解码后的音频可视化波形。起初是一段模糊低语,如同风吹过空走廊;接着,一个沙哑女声响起:“……许沉舟,你还记得火灾那天晚上,你为什么没开门吗?”
许沉舟猛地后退一步,琴箱撞上墙壁发出闷响。
“不可能……那是我这辈子唯一没写进《聆钟手记》的事。”他声音发抖,“那天晚上,邻居小女孩敲我家门,说她一个人害怕。但我……我没开。第二天才知道,她家失火了,她死了。”
舱内一片死寂。
林知远缓缓走近他:“这不是你的记忆泄露。这是他们在模仿‘鸣钟者’的能力??不是读心,而是精准刺入人心最痛的地方,然后伪装成‘被听见’的幻觉。”
“目的呢?”苏晓亭问。
“测试。”林知远盯着星图上那颗孤悬的红点,“测试普通人能否分辨真实共鸣与精神穿刺的区别。一旦他们能完美复制痛苦,并披上‘理解’的外衣,就能让人自愿交出自我。”
他转身走向装备区,开始穿戴一套由纳米纤维编织的屏蔽服。“我要进去。”
“你疯了!”苏晓亭抓住他的手臂,“那里可能是陷阱!而且那种地方残留的精神污染极强,就算是你也??”
“正因如此,我才必须去。”他低头看她,银灰色的瞳孔里映出她的倒影,“鸣钟者的职责不只是阻止操控,更是要证明??即使面对最黑暗的记忆,人依然可以选择不逃避,而是把它带回光下。”